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心得體會1
觀大勢、掌全局,議大事、抓大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北京勝利閉幕。這次大會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嚴格遵循法定程序,與會代表緊緊圍繞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履職盡責、凝心聚力,再次奏響了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樂章。大會務實高效、成果豐碩,我們對此表示熱烈祝賀。
在以*同志為*的*堅強領導下,國家各項事業(y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進展、新成效。會議充分肯定各國家機關過去一年的工作。代表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充分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突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總體要求,貫穿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既講成績、也講問題,直面困難挑戰(zhàn),部署應對之策,是一個凝聚力量、提振信心、求真務實的報告。代表們盡心履職,聽取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高”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各項議案、報告和其他議題,為部署和落實今年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任務和國家各方面工作凝聚起廣泛共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全面依法治國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立法法修改決定,這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tǒng)一的生動實踐,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成功典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成果。我們相信,立法法的修改完善,必將對充分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提高立法質量,發(fā)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guī)劃,穩(wěn)增長調結構、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提質增效升級,任務艱巨而繁重。新形勢下,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zhàn)、稍縱即逝的機遇,尤其需要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支撐作用,廣聚社會共識,崇揚法治精神,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提供強大的制度動力。
民主興則民心聚,法治興則國家強。無論是加強和改進立法,確保國家發(fā)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還是加強和改進法律實施,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無論是加強和改進監(jiān)督,確保公權力受到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還是充分發(fā)揚民主,堅持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有序擴大政治參與,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都肩負著重大責任。國家權力機關做出的每個抉擇,都關涉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與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緊密相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以法治規(guī)范和完善國家治理,以民主激發(fā)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勢如何復雜多變,艱和險可能構成一時挑戰(zhàn),但時和勢都將在我們這邊。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深根植于中國社會的沃土,60年風雨為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堅定*制度自信的重要源泉。永葆開放心態(tài)、堅定制度自信,在堅持中完善、在實踐中發(fā)展,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將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凝聚起強大動力,以獨特的光輝照亮人類政治文明的星空。
美好的愿景不會自動化為現實,良好的設計要靠實干才能落到實處。以制度筑牢自信、以民主凝聚人心,奮發(fā)有為、只爭朝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定能在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歷史征程上,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貢獻新力量、譜寫新篇章。
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心得體會2
3月15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萬眾矚目的總理記者會上,依然是黑西裝白襯衫藍領帶,依然是體恤大家辛苦的開場白,依然是妙語連珠搭配“強style”的手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面向全世界,從容展現大國總理的風范,傳播中國聲音與中國紅利。
令人矚目的是,“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穿鞋要合腳,施政也要利民惠民”;“不能像開車一樣,松了手剎,還踩著腳剎,明放暗不放”……許多“強式金句”繼續(xù)指向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事、全面深化改革的“當頭炮”??簡政放權,彰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毅力,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注入支撐力量,提振信心。
正因為有了如此堅定不拔的決心和毅力,去年簡政放權的成效是明顯的。去年11月109枚廢棄公章被封存送往國家博物館的一幕,即是政府“自我革命”的生動見證。其背后是,兩年時間,中央砍掉了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兩年光陰,中央完成了當初提出的五年目標。這樣的力度,不可謂不大;這樣的勇氣,不可謂不盛。
在成績面前,李克強坦誠面對存在的問題。好放的都放了,剩下的都是與部門核心利益息息相關的“硬骨頭”;“手剎”是松了,但有些地方和部門仍踩著“腳剎”不放,簡政放權這輛車依然開不動;審批事項瘦是瘦下來了,但“健身”還存在不足,“潔身”還存在不凈。因此,他提出,今年要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繼續(xù)砍掉200多項地方審批事項,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推向省一級,并探索事中事后監(jiān)管的新模式?梢韵胍姡粓觥吧钋惺中g”即將開動。
即便傷筋動骨,也是為了脫胎換骨。這是“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愿望”。曾幾何時,層層審批,聳立起“關系藩籬”,延伸出“辦事求人”的潛規(guī)則。企業(yè)謀發(fā)展,群眾來辦事,面對一道道“彈簧門”“玻璃門”,忍受辦事人員“看人下菜”的惡習,即便多花錢、欠人情也要提前跑門子、找關系,只為少費些周折、少跑些冤枉路。因此,市場活力的迸發(fā)受阻,老百姓更是深惡痛絕。如今,政府清障搭臺,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簡政放權的推進,“清單”機制的建立,正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生動實踐,必將掀起大眾創(chuàng)業(yè)、草根創(chuàng)業(yè)的新浪潮。
當然,政府縮手,轉變職能,并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睡大覺”了。不僅不能睡,還要當好“守夜人”,避免企業(yè)隨著市場逐利天性走歪跑偏,對教育、醫(yī)療、社保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務,政府必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唯有破繭才可以出蠶。政府的“自我革命”必須堅持“協(xié)同推進”,著力打通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臺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推動各項改革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有權不能任性,辦事不用求人,中國發(fā)展行進在法治的軌道上,責任的陽光下。
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心得體會3
談扶貧攻堅,談依法治國,談從嚴治黨……*的“兩會聲音”,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國計民生的宏大擘畫凝聚于此,“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彰顯于此。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也是“十二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繼之而來的“十三五”規(guī)劃將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幾乎同步實現。從這樣的視野來看,今年的兩會不僅在謀劃一時發(fā)展,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
這是一場豪情萬丈的進軍,也是一脈溫潤人心的旋律。有一個地方貧困,就不是“小康”;有一個民族落下,就不算“全面”!皼Q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qū)掉隊”,人民大會堂里的宣示,感動著在場的代表委員,溫暖著那些不在場的父老鄉(xiāng)親。
愿景是如此美好,現實卻充滿艱辛。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如何在承受下行壓力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公平激發(fā)新期待,如何在水漲船高的預期中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惟改革者進,惟創(chuàng)新者強,惟改革創(chuàng)新者勝”,改革仍然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一招。從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加減乘除”,到勉勵上海自貿區(qū)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對“改革”念茲在茲的強調,有著披堅執(zhí)銳的勇氣,有著攻堅克難的決心。
改革之路從無坦途,觸及靈魂深處、觸碰利益格局,尤其需要法治護航。反腐敗立法列入今年加強重點領域立法范圍,從嚴治黨進入法治軌道,將更加規(guī)范化、程序化、常態(tài)化;立法法15年來首次大修,升級法治中國的“立法引擎”,將催生圓融無礙、質量更高的法治體系……在法治軌道上,中國這輛奔馳的列車才能保持正確方向,行穩(wěn)致遠。
駕馭繁難復雜的改革,破解盤根錯節(jié)的難題,引領更高質量的發(fā)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風清氣正的從政環(huán)境,呼喚一支奮發(fā)有為的干部隊伍。*在參加上海團、江西團、廣西團和吉林團審議時,都重點強調作風建設問題,分量之重、言辭之厲,既是治黨決心的再次宣示,又何嘗不是對8600多萬黨員的殷切期望?
兩會已經落下帷幕,一個新的征程就已開始!八膫全面”的落地生根,偉大夢想的開花結果,需要每個人胼手胝足的努力:向著目標堅定邁進,任何艱難險阻都會為之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