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讀后感(1):
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應如何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就應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其實,這正是我們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東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yè)的熱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聯(lián)到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笔沁@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yè),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們教師的職責。教師的愛與眾不一樣,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xiàn),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愿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齊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職責,將一只只凝聚著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個性簽名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樣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夠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正因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因此能夠安于貧窮,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tài)?鬃硬⒉谎陲棇Ω辉I畹南蛲,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fā)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钡膊⒉粡娗螅骸叭绻l(fā)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边_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唯一途徑,關鍵在于內心的快樂。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厥钦嬲芽鬃拥娜松^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正因他們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內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梢娍鬃釉趦
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務必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論語》關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就應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就應學習的,也是我們教師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正因它關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心世界。在這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去用心感悟。
論語譯注讀后感(2):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有了些了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愛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愛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他的筆墨不多,但他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孔子對他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就應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上外交部長了。據(jù)說他當年白凈的臉上長著有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此刻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他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生,即使沒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樣著也算得上是個性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堃。曰:‘與之庚!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個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主角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樣主動要求給他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他已經(jīng)到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有幾個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上,似乎沒有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就應與他的潛質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自貢問曰:‘鄉(xiāng)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這是我在這本《論語譯注》中最喜愛的一段話。像顏淵那樣,唯唯諾諾,誰都喜愛的弟子雖然缺乏爭議,但是過得很是不爽。倒是公西華,淋漓盡致地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更像公西華,反正也是“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何必那樣束縛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