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讀后感 > 正文

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讀后感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讀后感
閱讀嚴育洪老師的《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這本書,如同與一位大師對話。他娓娓道來,翔實的案例、精辟的點評、可操作的指導……讓我每次翻開,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以下幾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觀點??學會舍棄。

乍一看,似乎有點摸不著頭腦。仔細讀來,卻是頗有道理。
  就如嚴老師所說,課堂時間是個常數(shù),教學內(nèi)容實在不該貪多求全!叭叻毕鞅M留清瘦”,我們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經(jīng)在課間和同組的老師說起,反復講的題目怎么學生總還是要錯,同組老師的看法和嚴老師不謀而合。如果在課堂上總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廣,一節(jié)課上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好像處處是重點,學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點,腦中也就越發(fā)模糊了?磥,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學會舍棄。
  但我認為,所謂的舍棄,也不是隨隨變變地舍棄,而應當建立在教師對教材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課重難點。正如嚴老師在書中所言:要找準“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切入點,然后理出一條“線”,畫成一個“圓”。相信這樣的舍棄,不僅不會有所遺憾,反而能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更加扎實。

第二個觀點??“生成”的是機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預設,突如其來的?在備課時,除了要備好教材,又該如何備學生呢?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是小于、等于還是大于呢?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難題與困惑,最近讀了嚴老師《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后,有很多的啟發(fā)。
  文中這樣說:“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結果必是旁逸斜出的,豐富多彩,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要遠比預定的計劃生動、活潑、豐富得多。面對這些豐富的動態(tài)生產(chǎn)性資源,教師應本著“語文課姓語”的準則,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的確,生成需要預設,我在備課時,也的確進行了預設。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教學時,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根據(jù)我的預設走下去,“預設”等于“生成”當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發(fā)生,于是課堂上總是出現(xiàn)孩子們遠離預設或者超越預設,這時教師到底該怎么做呢?每次備課前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當時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課堂上該怎樣解決,無奈之下就“順其自然”吧,現(xiàn)在我想我會回答了:那就是教師應本著“語文課姓語”的準則,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引領預設,在生成中引導學生,在引導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師不是要備教材,而是要備‘好’教材;不是要備學生,而是要備‘好’學生。

第三個觀點??情感,讓我們走得更近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讓科學的教學過程洋溢出人文藝術的色彩,我想這本書給了我們最真實的詮釋。無獨有偶,昨晚在觀看央視青歌賽的時候,聽到了余秋雨老師給選手們參加情景表達的點評,他說:能把事件講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說精彩還得有人文的內(nèi)涵,還得讓人感覺出人性的美麗。我們的教學不也是這樣的過程嗎?如今的教師不光要把知識講清楚,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氣息。
  而“情感”作為連接科學和藝術的支點,是我們教學中的風向標。它可以讓我們和學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喚起師生間的心語,它也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正像嚴老師所說“教師要及時在情感冷漠處、教學冷場處、思維冷卻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加溫或聚熱,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氛圍之中,情感高漲地學習!蔽蚁胗眯募軜嬤@座情感的橋梁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學習的苦與樂,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嘗人生的芳華!

反思我們的教學,盡管每天都在重復著教,卻依然有許多疑問成為教學中的困擾,《課堂坐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從六大布局,兩個不同的走向,給我們指點了迷津。

讀著一段段精彩別致的案例,真是覺得與它相見恨晚啊。在粗糙的閱讀間,一股股溫暖智慧的氣息迎面而至,如沐春風。受到的是一種教育智慧的啟迪,是一種教育責任的喚醒:要成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需要提升教育學經(jīng)驗,繼續(xù)讀書,繼續(xù)學習!

  • 相關文章
  • 讀書筆記 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讀書筆記 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

    潛心研讀教材,構筑理想課堂讀書筆記??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之一最近,利用寒假的時間,學習了《構筑理想課堂》一書,書中介紹的新教育有效教學框架主體由以下幾..

  • <<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

    <<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閆旭日本著名的教育社會學家片崗德雄在《課堂教學的功能》一文中把教學定位為一種交往行為,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其作用,..

  • 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

    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最近一直在看崔允?主編的《有效教學》,很有感觸,讓我對怎樣進行有效教學有了深入的思考。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

  • 讀書筆記 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讀書筆記 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

    潛心研讀教材,構筑理想課堂讀書筆記??讀《構筑理想課堂》有感之一最近,利用寒假的時間,學習了《構筑理想課堂》一書,書中介紹的新教育有效教學框架主體由以下幾..

  • <<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

    <<課堂教學的功能》讀后感閆旭日本著名的教育社會學家片崗德雄在《課堂教學的功能》一文中把教學定位為一種交往行為,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其作用,..

  • 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

    讀《有效教學》讀書體會最近一直在看崔允?主編的《有效教學》,很有感觸,讓我對怎樣進行有效教學有了深入的思考。所謂“有效”,只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

    篇一: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里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

  • 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由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nèi)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所寫的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對青年們進行道德說教,而是對他們進行有益的勸導。他就像..

  • 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篇1作為青年,我們總會關心一些事情,如:讀書、運動、社會、情理、藝術、人生等等。有一本書,就是作者把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囊括到十二封..

  • 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

    馬克思傳讀后感篇1“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