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讀后感 > 正文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10國本4班 高熠星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
  
  安娜是一個資質(zhì)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像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莊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慧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可愛,出色,惹人愛憐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動人心魄的風度。”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我們企盼著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它會伴隨著我們,直至我們生命的結(jié)束。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而愛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
  
  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
  
  
  
  這是個被壓抑的充滿勃勃生氣的女人,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nèi)心空虛的弗倫斯基。對愛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愛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倫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zhì),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guān)系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愛情十分膚淺。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弗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guān)系,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并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人。
  
  被愛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
  
  可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
  
  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安娜和弗倫斯基的愛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弗龍斯基想起了責任和義務(wù)。
  
  道家說,無為而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當在愛的純潔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
  
  安娜是另外一個人的妻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社會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愛情的對面,是長期的宗教情結(jié)和大眾意志。這種大眾意志有時表現(xiàn)為道德,有時表現(xiàn)為法律。
  
  極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著巨大的煎熬,在理智與情感面前難以適從。愛情的力量使她幾度沖破世俗的藩籬,去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惡感立即來到她的身邊,使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和痛楚。
  
  而弗龍斯基是一個始終屬于世俗的人,他沒有勇氣與他過去的世界完全斷絕,他無力反抗來反對這種宗教情結(jié)和大眾意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脫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弗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于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鐘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弗龍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覺是敏銳而正確的,弗龍斯基在精神上已經(jīng)拋棄了安娜,卻因為良心和責任不敢這樣去做。
  
  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安娜最終沒有與現(xiàn)實妥協(xié),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人是如此脆弱。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
  
  很難說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中能夠容納安娜這樣的女人,我們都企盼著理解、寬容、仁慈,我們都希望我們的世界和平、安寧、充滿人性。但悲劇總是一天天在我們的身邊發(fā)生。
  
  如果我們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揚純潔的生活,我們的世界不知將會走向何方。當邪惡在社會中橫行的時候,純潔和高尚的東西反而顯得愚昧可笑。這是我們的現(xiàn)實。
  
  
  
  我不認為兩個靈魂的相觸一定要用某種契約作為憑證。
  
  現(xiàn)行婚姻真正帶給我們的是什么?
  
  安全?情感?良心?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譏諷,但卻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擾。
  
  現(xiàn)行婚姻制度實際上對沒有愛情的婚姻保護更多。
  
  晚年的托爾斯泰拒絕肉食,因為在他看來,獵殺動物,既是殘害生命。

  • 相關(guān)文章
  • 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

    《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在這個寒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走出院子的母雞》這本書,這是一部打動并啟迪千千萬萬兒童及成年人的勵志童話,榮獲..

  • 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

    《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假期,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宣傳片后,實在感人肺腑,在看到趙世術(shù)、劉?、秦怡等共產(chǎn)黨員的震撼人心的先進事跡,使我們看到了共產(chǎn)黨的偉大、..

  • 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

    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印象中上一次寫觀后感還是初中的時候吧,小學時寫得還蠻多的,初中時寫大概都是聽了什么講座啊,被迫著寫的。不過這次寫是真的有所感。閑在家..

  • 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

    《走出院子的母雞》讀后感??寒假讀書筆記在這個寒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走出院子的母雞》這本書,這是一部打動并啟迪千千萬萬兒童及成年人的勵志童話,榮獲..

  • 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

    《人民的好兒女》觀后感假期,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宣傳片后,實在感人肺腑,在看到趙世術(shù)、劉?、秦怡等共產(chǎn)黨員的震撼人心的先進事跡,使我們看到了共產(chǎn)黨的偉大、..

  • 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

    觀《北京愛情故事》有感印象中上一次寫觀后感還是初中的時候吧,小學時寫得還蠻多的,初中時寫大概都是聽了什么講座啊,被迫著寫的。不過這次寫是真的有所感。閑在家..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

    篇一: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里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

  • 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由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nèi)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所寫的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對青年們進行道德說教,而是對他們進行有益的勸導。他就像..

  • 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篇1作為青年,我們總會關(guān)心一些事情,如:讀書、運動、社會、情理、藝術(shù)、人生等等。有一本書,就是作者把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囊括到十二封..

  • 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

    馬克思傳讀后感篇1“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