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 > 讀后感 > 正文

讀李澤厚論教育·人生·美有感

大風車考試網
  讀《李澤厚論教育?人生?美》有感
  
  這本書分為四輯,分別為“教育與未來”“人生與美”“讀書與治學”“哲思短語60則”,在“教育與未來”這一輯中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未來社會的中心學科就是教育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人性。教育不能狹義地理解為職業(yè)或技能方面的訓練和獲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人如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對待和社會交往活動中發(fā)展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我覺得他說的真的非常對。我們經?磮蠹埡碗s志說一些學歷高技術精的人卻做出了讓我們非常吃驚的有違社會道德的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加強一種人文教育的觀念,一味強調技能等在未來社會是行不通的。其次,剛才所提到的人文教育絕對不能是功利主義的。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現行社會中比較熱潮的“國學教育”。李澤厚就提出一個觀點:要啟蒙,不要蒙啟。什么意思呢?即如果說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給大家以“啟蒙“,那么現在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蒙啟”:把啟開過的蒙再“蒙”起來。作者主張培育宗教性道德,但是不贊成籠統(tǒng)地提倡“讀經”。對于前面的話我不是很理解,什么是“宗教性道德呢?”還有待去考究,但是我很贊同作者后面的觀點。我們需要反對那些不問青紅皂白的讀經,就是把過去的東西全盤搬過來的做法是欠考慮的,如果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從小就培育原來傳統(tǒng)政治體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作者其實是像告訴我們教育者需要取其精華。這就讓我想到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中的很多內容需要我們在向學生傳遞的時候能正確對待。
  
  如何培養(yǎng)有開拓精神、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呢?我們通過各種媒體看到現在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突出,但是實驗動手能力卻不如外國學生。(m.mrnum.Com)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必須明確一個觀念:知識本身并不代表能力。有位科學家說過科學就是選擇,這就要善于判斷。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判斷、選擇能力。其實對待知識本身,也需要選擇。那是否意味著知識就不重要了呢?其實不然,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博覽全書。俗話說“術業(yè)有專攻”。在什么基礎上去功呢?最好還能在雄厚的基礎上去攻。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地攻出成果。
  
  喜歡李澤厚的一句話:有得于內,無待乎外。
  • 相關文章
  • 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

    《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不拘一格教語文》作者史金霞,網名滄海明月,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她愛她的課堂,她對語文課的追求是:讓語文課,成為一門..

  •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1000字兩篇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1000字兩篇

    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寒假里,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國外小說。讀完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冒險家和航海家..

  •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愛你的家人、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孩子……想想總有一個像愛生..

  • 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

    《不拘一格教語文》讀后感《不拘一格教語文》作者史金霞,網名滄海明月,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她愛她的課堂,她對語文課的追求是:讓語文課,成為一門..

  •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1000字兩篇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1000字兩篇

    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寒假里,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國外小說。讀完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冒險家和航海家..

  •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讀后感---你從不孤單《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愛你的家人、愛你的父母、愛你的孩子……想想總有一個像愛生..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推薦

    篇一: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里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

  • 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個人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是由朱光潛先生旅歐期間寫給國內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所寫的這些內容并不是對青年們進行道德說教,而是對他們進行有益的勸導。他就像..

  • 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大學生就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后感篇1作為青年,我們總會關心一些事情,如:讀書、運動、社會、情理、藝術、人生等等。有一本書,就是作者把對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囊括到十二封..

  • 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教師個人對馬克思傳的讀后感

    馬克思傳讀后感篇1“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這句話是我在馬克思傳中看到的,當時令我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