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學與理學閱讀原文
禮學與理學,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主流,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理念,影響非常之大。
禮是外部對人的言行加以制約和限定,在這種制約和規(guī)范中包含了很多的思想,形成了一種禮教。理學,是一種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別講究“內省”的功夫,向內去觀察自己,即化而不制。它只是教化,沒有刑罰的手段來制約和規(guī)定。禮學的功效是鞏固社會秩序;理學則使人的精神得到升華。
禮是由不斷地學習、不斷重復的行為,逐漸形成一種習慣,用習慣來逐漸改變人格。禮是由外部慢慢滲入到人精神心靈內部的,這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過程是虛偽。孟子說“動容周旋中禮”,人的言行舉止能夠做到合乎禮,但是你內心究竟怎么樣,別人不知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現和內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況,這種狀態(tài)即稱其為“虛偽”。
禮是一種人格面具,是必需的。禮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中,不同的地位就要有對自己不同的要求。一個人在社會接觸的人是很多的,因此要相應地改變自己的身份。人接觸的對象是不斷改變的,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在不停地改變。所謂的“人格面具”也不是一套,而是多變的,有若干套,這是由社會地位和身份差別來決定的。既然禮是人格面具,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扮演意識,你的行為總是要符合自己角色。如果都能做到恰如其分的符合自己的角色和身份,這才叫作禮。
禮培養(yǎng)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統(tǒng)一人精神的內在模式,不能為我們提供道德因子,同時也不能為我們提供精神依歸。所以說,禮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先秦禮是盛于當時的分封制的社會,秦始皇以后由分封制變?yōu)榭たh制,整個社會結構和先秦相比,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于是,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同時先秦有的一些問題,到了后代已經不存在了,而有些先秦禮中沒有的情況后代卻出現了。這些問題是《三禮》中沒有的。因此后世尤其是六朝時期,對禮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他們要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新問題,來探討如何利用禮的精神和原則來解決現實問題,這就產生了理學。
真正代表從禮學到理學的轉變的,是葉適《習學記言》中的一句話:“以禮決事,孰若以禮制心!倍Y學是用來治世的,理學是制心的。從禮學到理學的轉化中,理學把禮學的很多概念觀點進一步深化了。禮學沒有提供給我們原始的核心性的東西,但是理學為我們提供了。禮學把人分成很多等級,用禮來固化等級的差別。禮學是一種角色性人格,每個人扮演的角色應該做什么事,你就把它做好,并且可以互相要求。但理學是一種個人的追求,而不能成為對人的要求。理學可以作為一種學術來研究,自己自愿地將其作為一種修養(yǎng)的手段也很好,但是不能用理去要求別人。這就是禮學和理學的差別所在。
禮學與理學閱讀問題
1.下列關于“禮和理之間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禮學和理學都是中國古代主流的傳統(tǒng)文化,是事關中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理念,其對整個中國文化和歷史影響非常之大。
B.禮教是一種從外部對人的言行加以制約和限定的思想。理學則是一種特別講究“內省”功夫的精神的自我肯定。所以,禮學強調制而不化,而理學強調化而不制。
C.禮學的功能作用是鞏固社會秩序倫理;理學的功能則使人的精神得到升華。所以,禮學的作用是外在的,具體的;而理學的作用是內在的,抽象的。
D.葉適《習學記言》中的“以禮決事,孰若以禮制心”這句話,既真正代表了從禮學到理學的轉變,也概括而集中地說明了禮學和理學的區(qū)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所謂禮其實是由不斷學習、不斷重復的行為,逐漸形成一種習慣,進而用習慣來逐漸改變人格。這是一個由外而內的漫長的過程。
B.禮學把人分成很多等級,用禮來固化等級差別。而理學則淡化以至于抹殺了人在社會中不同等級的觀念。從一定程度來講,理學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
C.由于通過學習、接受禮學進而改變自己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人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現和內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況,這種“虛偽”的狀態(tài)是在所難免的。
D.禮學是一種角色性人格,每個人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并且可以互相要求。但理學可以作為一種學術來研究,也可以作為一種修養(yǎng)的手段,但不能用理去要求別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禮要求人們的言行舉止合乎規(guī)范,并不追究你內心究竟怎么樣。所以,人在學習接受禮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現和內部精神不相一致的情況。這也是禮的局限性。
B.禮培養(yǎng)的是角色性人格,它不能統(tǒng)一人精神的內在模式,也不能為我們提供道德因子,更不能為我們提供精神依歸。所以說,禮有一定的局限性。
C.不同時代的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先秦之禮是基于當時的分封制的社會制度,由分封制變?yōu)榭たh制后,就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于是禮就被理學取代了。
D.六朝時期,對禮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學者們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新問題,來探討如何用禮的精神和原則來解決現實問題。理學在禮學的基礎上產生了。
試題答案:
1.B(B項說“禮學不化”是不全面的。)
2.C(C項強加因果。過程漫長不是出現“虛偽”狀態(tài)的原因。另外,人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過程”是虛偽的,并非全過程都是虛偽的。)
3.C(C項,“于是禮就被理學取代了”說法錯誤,禮并沒有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