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笨隙ā罢\”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關于誠信教育的黑板報,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誠信教育的黑板報
我工作的醫(yī)院旁有一個水果攤,攤主劉老太太名叫劉桂芬,她的故事傳遍了整個醫(yī)院。
劉老太丈夫死得早,曾有個兒子叫章文成,有個小煤場,為擴大生產借了45萬,沒想到煤炭生意難做,賣出去的煤又無法收回貨款,三角債很快就拖垮了煤場。章文成經受不了生意失敗的打擊,從自家樓上跳了下來,當場身亡。
劉桂芬從鄉(xiāng)下趕到城里兒子家時兒媳婦已帶著孫子跑了,抱著兒子的骨灰盒,劉桂芬哭得幾乎昏了過去。
之后幾天,兒子6個債主拿著借據找上了門。
“我會替兒子還錢,我以人格擔保!”劉桂芬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可面對兒子欠下的債務,她沒有做一絲一毫的抵賴。
劉桂芬賣了兒子的房子,湊了15萬,分成了六份,將錢一人一份分給了他們。
“剩下的錢,我以后會慢慢償還,希望你們能給我些時間。”劉桂芬說,“只要我這個當媽的在,我兒子欠你們的賬就一定不會瞎!”
債主們拿著錢離開后,劉桂芬也收拾自己的東西當夜回到了鄉(xiāng)下,她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去城里打工。偏僻山村的房子不值錢,只賣了8000元錢,劉桂芬用這些錢當路費,離開了那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來到大連。
劉桂芬一個遠房親戚在大連,托人將劉桂芬介紹在我們醫(yī)院做夜班護工。夜班護工很辛苦,病人家屬覺得劉桂芬的年紀太大,不忍心,可劉桂芬卻向他們保證,自己一定能做好。
劉桂芬白天到處撿拾垃圾,在附近收購站賣掉。第一個月結束的時候,連她當護工的工資,共攢了1800元錢。她留下了150元錢當自己的生活費,其他的錢平均分成6份寄了出去,還給每個債主寫了一封信,在信里,她再次保證,兒子欠下的債,她一定會還清。
當護工的生活并不穩(wěn)定,病人出院了,劉桂芬就會沒事干。她經常睡在地下通道里,最艱難的時候,沒錢吃飯,劉桂芬就到附近的餐館里撿剩飯吃。一次劉桂芬撿剩飯吃,竟然食物中毒暈倒,被警察送到了醫(yī)院。第二天早上,她在急診室里醒來,馬上掙扎著要走,被護士攔住了。
“我沒錢,沒法治病!眲⒐鸱艺f
“你放心吧,你的藥費有人替你付了!弊o士說。
原來,值班的李醫(yī)生認出她是以前的護工,又聽警察說老人夜宿街頭,便自己掏錢給老人付了醫(yī)藥費。劉桂芬握著李醫(yī)生的手,千恩萬謝。李醫(yī)生了解了老人的經歷,感慨萬分,接著去找了院長,把老人的事說給院長聽。
院長在醫(yī)院給劉桂芬安排了宿舍,于是她白天在樓道當勤雜工,晚上到病房當護工,這算兩份工作,錢也多一些,生活一點點穩(wěn)定下來。
只要攢夠了一定數目,老人就馬上去郵局寄給債主。
劉桂芬的故事慢慢在醫(yī)院傳播開來,很多人都紛紛找她當護工。更有人偷偷塞錢給她,她都拒絕了。有人覺得她很傻,反正是要還錢,管它是怎么來的呢!可老人認死理,她覺得自己的債自己心里才踏實。
直接送錢給她不行,人們就想了另一個辦法,讓她給一些病情不重的人當護工,這樣每天晚上做兩份活兒,就能多掙一份工錢。
2009年,有一個債主來大連辦事,順便到醫(yī)院來看望劉桂芬。他發(fā)現醫(yī)院里幾乎每個人都認識劉桂芬,聊起來,他才知道這些年里老人為了還債所付出的艱辛,讓他既感動又難過。
“大媽,我的那份錢您不用還了!眰髡f!耙郧拔液湍鷥鹤邮桥笥,現在他不在了,我就像您的兒子,我怎么能向您要錢呢?”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即使你當了我兒子,我也要還上這些錢,這是原則!崩先撕軋詻Q地拒絕了。
那個債主流淚了,當場認了老人當干媽。
2010年5月,劉桂芬的干兒子又來大連看她。這次,他幫老人在醫(yī)院附近租了個攤位。劉桂芬白天在水果攤上忙,晚上依舊醫(yī)院做護工。
十年里,劉桂芬已經為兒子還了30萬元的債。這個數目在一些人眼里或許不算什么,但對于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卻付出了非同一般的代價。而她替兒還債的執(zhí)著,更是感動著身邊無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