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沙學院新聞學普通批專業(yè)分數(shù)線是多少分
根據(jù)2023年長沙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知道長沙學院的新聞學專業(yè)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如下:1、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江蘇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8249名;
2、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浙江省份2019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74191名;
3、長沙學院新聞學(6000元/年)專業(yè)在河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5307名;
4、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湖北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6711名;
5、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湖北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404名;
6、長沙學院新聞學(收費6000元/年)專業(yè)在湖南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5652名;
7、長沙學院新聞學(收費6000元/年)專業(yè)在湖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8654名;
8、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2462名;
9、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云南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4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4938名;
10、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在甘肅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567名;
二、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2019-2022年錄取分數(shù)線統(tǒng)計表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548 | 19205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吉林 | 文科 | - | 496 | 546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吉林 | 文科 | - | 476 | 7361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22 | 28249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334 | 25145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江蘇 | 文科 | - | 322 | 2988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73 | 71485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78 | 70972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75 | 74191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577 | 74955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山東 | 文科 | - | 536 | 28399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60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19 | 115307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494 | 117785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60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49 | 16711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527 | 1362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533 | 14404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湖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36 | 15769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30 | 54792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收費6000元/年)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559 | 15652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收費6000元/年)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526 | 58654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湖南 | 文科 | - | 549 | 17197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493 | 63489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543 | 22462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524 | 26470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廣東 | 文科 | - | - | 28003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不限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理工類,4年,6000元/年)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485 | 45223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文史類,4年,6000元/年) | 2020 | 廣西 | 文科 | - | 502 | 9447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廣西 | 文科 | - | 507 | 11804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理工類,4年,6000元/年)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 | -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564 | 12224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0 | 云南 | 文科 | - | 538 | 1554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云南 | 文科 | - | 541 | 1493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22 | 云南 | 文科 | - | 558 | 18078 |
長沙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 2019 | 甘肅 | 文科 | - | 515 | 8567 |
三、長沙學院介紹
長沙學院創(chuàng)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長沙大學(?疲┥駷楸究圃盒,是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管理”體制。學校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fā)展工程應用型本科規(guī)劃高校,湖南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湖南省“雙一流”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湖南省文明高校。學校坐落于瀏陽河畔,占地約1970畝,校園湖光山色,風景秀美,為“湖南省園林式單位”,被譽為“最美大學校園”。學校距長沙火車站10公里,距高鐵長沙南站15公里,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5公里,地鐵3號線設長沙大學站,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學校校舍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3億元,藏書146.8萬冊,F(xiàn)有14個學院,49個本科專業(yè),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博士研究生423人。學校致力于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堅持“兩型”(教學型和應用型)“兩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體兩翼”辦學定位,主動融入?yún)^(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構建以工程應用類學科專業(yè)群為主體,文化創(chuàng)意類與現(xiàn)代服務類學科專業(yè)群為兩翼,理、工、文、管、法、藝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科專業(yè)體系。學校有省“雙一流”應用特色學科7個、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1個。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yè)1個,教育部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8個,省級特色專業(yè)和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等省級實踐教學平臺34個,建有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0門。我,F(xiàn)有教職工1160人,其中專任教師93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114人,具有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25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5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38%,位居全省同類院校第一。擁有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勞動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省科技領軍人才、省科技人才托舉工程中青年專家、省121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工程人選、省“*”人選、省100個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學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級教學名師、省優(yōu)秀教師、省芙蓉教學名師等90余人次。學校重視和鼓勵本校學術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導師,目前有85位教師被省內外高校聘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推進協(xié)同培養(yǎng)、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三一重工、中聯(lián)重科等2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