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對于公務員的工資情況,大家都非常的關注,近日又有新消息指出公務員工資4000元漲到7700元,平均要等26年。
日前,中組部研究室巡視員、副主任張景虎透露,《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在8月29日經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將以中央文件形式下發(fā)施行。而該方案中明確提出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的制度。而在此前的全國兩會上,人力社保部副部長何憲和國家公務員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楊士秋也明確公務員工資的改革方向:向基層傾斜,重點研究解決工資結構、地區(qū)差距等四個方面的問題。
實際上,近幾年來有關公務員工資調整的“風聲”不絕于耳,公務員的工資是高是低、該不該漲,每次都成為輿論的“漩渦”。為此,北京青年報記者經過多方了解,將本市公務員的工資進行一一解構。
新入職公務員工資4000元出頭
高于90后平均水平
在本市公務員的工資條上,能看到的是職務技術等級工資、級別崗位工資、生活性津貼、工作性津貼、通訊補助等五大主要部分,第一項與職務大小相關;第二項與職務、工齡、學歷、職稱等均有關聯(lián),而這前兩項合稱為基本工資。
而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公務員的起始工資因學歷、工齡的不同,有著幾十元或者一二百元細微差別。對于直接從校門進入公務員序列的“新人”,初始工資在4200元左右,正在進行入職培訓的華宇(化名),在工作6年后考入朝陽區(qū)某街道辦事處,還未曾看到工資條,但通過銀行的入賬通知,知道自己的工資為4500元,“比其他新入職的稍高點兒,因為多出6年的工齡吧!”
趕集網聯(lián)合發(fā)布《90后畢業(yè)生飯碗報告》。而這份來自35萬余份有效問卷的報告顯示,今年應屆畢業(yè)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從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來看,北京公務員的起薪可達到4000元以上,其起點相對較高,但與財經類崗位相比,還稍遜一籌。
工資漲幅緩慢4000元漲到7700元
平均要等26年
不過,公務員的工資增長是相對緩慢的。
按照記者調查,一個北京行政機構的普通職員,當晉升為正科級實職之時,其工資會漲至5700至5800元左右,副處級將近7000元,而到了正處級工資則在7700元左右。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穎廉提供的數(shù)字顯示,理想狀態(tài)下,一名基層公務員從辦事員晉升到副科級干部,需要8年;從副科級晉升到正科級需要3年;從正科級晉升到副處級需要7年;從副處級晉升到正處,同樣需要7年。這樣計算下來,從辦事員的4000元工資要想增至處長級的7700元,3700元的薪酬要經歷26年,還要在有能力晉升的前提下,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同時,公務員除了上述工資收入之外,再無其他由財政發(fā)放類似于年終獎、過節(jié)費等的任何收入。
已經有著12年工齡的正科級公務員榮國對自己5700元的月薪很沒有底氣,“剛開始都羨慕我進了公家,現(xiàn)在人家的月薪都至少五位數(shù)以上,一聚會都主動不讓我掏錢!”
朝陽、海淀、西城津貼高
郊區(qū)津貼低
工資標準基本統(tǒng)一。在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發(fā)現(xiàn),相同級別的公務員不論所處哪個委辦局,基本工資以及津貼、補貼的標準統(tǒng)一,同時對于參公的事業(yè)單位編也是一致的。但對于區(qū)縣街鄉(xiāng)的公務員,工資還要加上所謂的“區(qū)縣保留津貼”,由各區(qū)縣自行確定標準。據了解,保留津貼每三個月發(fā)一回,其中朝陽、海淀、西城稍高,東城次之,而石景山、豐臺再次,遠郊區(qū)縣最低,但也相差不大。以朝陽為例,正科級的保留津貼為1300余元,正處級一千五六百元。而這個保留津貼也向街鄉(xiāng)有所傾斜,基層的保留津貼同一級別的比區(qū)縣每月還要高出一兩百元。
釋疑
那么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到底是高還是低呢?是否如自身所說8年來從未漲過?是否需要漲工資呢?在揭開公務員工資的神秘面紗之后,一系列疑問隨之產生。
疑問一 公務員工資水平是高是低?
九成公務員工資低于社平工資
按照今年6月公布的2017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水平,本市去年月社平工資為5793元,這意味著,正科級別公務員的工資水平與社平工資持平。
“從現(xiàn)實情況看,大部分基層公務員在辦事員和科員兩個級別上就已經走完全部仕途了,”胡穎廉說,“有九成的公務員都是科級以下干部。”這意味著,九成公務員的工資將止步于5700元,低于目前的社平工資。按照慣例,近幾年的社平工資均在持續(xù)增長,增速甚至超過10%,那么相對于明年的社平工資,公務員的工資更為“難看”。
疑問二 公務員工資到底漲沒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