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荒謬的年代里,似乎沒有什么可恥的事情。身邊的文學著作越來越多,所謂的文學大師越來越狂,鉛字紙張越來越貴?砷W光的文字卻越來越少,文章的內(nèi)容越來越空洞,文中的思想越來越腐朽。面對身邊充斥的文字垃圾,我們也只有觸目驚心。
到底什么才是文學?文學本身又有著怎樣的責任?
無疑,文學是一種從時間尺度上評價及記錄先進思想的一種手段。它依靠個人感覺與經(jīng)驗來展現(xiàn)一種時間與空間的結合體,并對其中人的狀態(tài)、命運進行認知、思考、判斷與描述,并在其范圍內(nèi)尋求一種美的極至。而文學本身,理應對其涉及到的廣大民眾及后世讀者負責。它的責任,便是作者要憑借心靈的感悟與想像向讀者展現(xiàn)一個有意義的框架。
然而現(xiàn)時卻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尷尬境地,所謂的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不過是在大眾庸俗品味下對文學作出裁決而產(chǎn)生的暢銷書的羅列。這也就使得在空間上取得特權的作品在時間上越發(fā)短命。于是,書屋內(nèi)的輝煌情景竟成了一種笑柄。繁榮不過是荒蕪的另一種體現(xiàn)。
這個年代,燈紅酒綠的年代,隨波逐流的年代。韓寒、郭敬明大行其道,《史記》《世說》卻無人問津;女性對可愛淘如數(shù)家珍,卻不知道嵇康、尼采這樣神祗的存在;庸碌的我們忙于應付高考作文模式,習慣了千篇一律,完全被動,卻忘卻了文學最初的模樣,本身的責任。文學本應是最具創(chuàng)造力且最具個性化的個體,然而,當文學淪落為金錢名譽的附屬,那責任又從何談起呢?
我們懷念說出“寫作是孤獨的”的海明威,懷念瓦爾登湖畔沉思的梭羅,懷念獄中呻吟卻永不言棄的司馬遷,懷念心懷天下餓死孤舟的杜甫,懷念勇于改錯的巴金,懷念一生潦倒的卡夫卡,懷念“生活在別處”的昆德拉,懷念語言細膩色調陰暗的杜拉斯……文學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給人啟迪,發(fā)人深思;而這本來就是文學應負的責任?缮碓诎l(fā)達社會的我們,竟沒有前人看得清楚,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呢?
面對這倉皇的一切,陶淵明隱退了,魯迅沉默了。或許只因為他們清楚手中這桿纖弱的筆承載了多重的責任,有著怎樣石破天驚的力量,才寧愿生在那個動亂卻有著人的覺醒的年代。
而悲哀的我們卻只能卑微地活在虛偽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什么是責任,責任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深刻的思考,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論述與議論相結合,用詞準確,整體構思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