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深圳技術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的分數在464至537分,位次為7390至2389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4至537區(qū)間才能上深圳技術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深圳技術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743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94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90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31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29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深圳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389名;
二、深圳技術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深圳技術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67 | 5743 | 省政府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495 | 2731 | 省政府 |
2、2021年深圳技術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64 | 6194 | 省政府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10 | 3129 | 省政府 |
3、2020年深圳技術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73 | 7390 | 省政府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37 | 2389 | 省政府 |
什么是高校專項計劃
高校專項計劃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招生計劃不少于學校本科招生規(guī)模的2%。中央部門高校要將調減的特殊類型招生名額優(yōu)先安排高校專項計劃。
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qū)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yōu)良的農村學生。具體實施區(qū)域由有關省(區(qū)、市)確定。
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監(jiān)護人戶籍地須在實施區(qū)域農村,考生本人具有當地連續(xù)3年及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xù)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什么二本適合撿漏
適合撿漏的二本:沈陽工業(yè)大學
沈陽工業(yè)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研究應用型大學,學校牢固樹立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著力創(chuàng)建國內一流本科教育。沈陽工業(yè)大學在廣西(本科二批,普通類)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為393分。
容易撿漏的二本:重慶文理學院
位于重慶永川,是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適合壓線生的二本:井岡山大學
位于江西吉安,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高校。
三、深圳技術大學最新介紹
辦學定位 深圳技術大學是廣東省和深圳市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建設的本科層次公辦普通高等學校。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開始籌建深圳技術大學。2017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布關于設立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的通知。2017年7月,深圳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發(fā)布關于設立深圳技術大學(籌)的通知。2017年9月、2018年9月深圳技術大學(籌)依托深圳大學分別招收了226人和807人。2018年11月30日,經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深圳技術大學,學校獨立招生,標識碼為4144014655,定位于應用型高等學校。2019年9月,學校首年獨立招生錄取807人,招生的六個省份均高于一本線(高優(yōu)線/自招線)錄;其中,廣東省理科投檔線進入前十。 學校充分借鑒和引進德國、瑞士等發(fā)達國家一流技術大學先進的辦學經驗,致力于培養(yǎng)本科及以上層次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應用型技術大學。 辦學特色 ? 緊密對接產業(yè)需求設置學科專業(yè)。 根據《中國制造 2025》和深圳、珠三角地區(qū)產業(yè)發(fā)展急需設置學科專業(yè)。 ? 弘揚工匠精神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采取“教授負責制”培養(yǎng)模式,學生入學后即進入實驗室,跟隨教授學習專業(yè)技術。課程設置秉承“來自實踐、面向應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 ? 堅持開放辦學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 積極引進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程體系、管理體制和師生評價體系,與國外高校及機構開展共建二級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學生、引進師資力量,共建實驗室、聯(lián)合成立測試中心等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 ? 堅持產教融合深度開展校企合作。 積極與行業(yè)協(xié)會、龍頭骨干企業(yè)、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戰(zhàn)略伙伴關系。將學校建設成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前沿技術研發(fā)、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新高地。 ? 全球攬才建設專業(yè)化高水平師資隊伍。 從德國、瑞士等應用技術大學引進專、兼職高水平教師;從企業(yè)、產業(yè)界引進高水平技術骨干,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學能力、又有豐富技術開發(fā)及應用經驗、有技術大學特色的師資隊伍。 學科規(guī)劃 著力建設面向國家和地方發(fā)展需要的,以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科體系,并按計劃分布發(fā)展和優(yōu)化學科布局。目前,學校已開設26個專業(yè),所開專業(yè)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藝術學、文學5個學科門類;至2025年,學校將繼續(xù)大力加強專業(yè)建設,全面發(fā)展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醫(yī)學、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