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讀了一些關于黨史的書籍,如《毛澤東傳》、《劉少奇?zhèn)鳌、《鄧XX傳》、《周恩來傳》、《李立三傳》等,幾次革命低潮,我們黨都沒有喪失信心,在每一次失敗以后,我們黨都認真分析原因,糾正過去的錯誤,確立新的方向。
八十年的歷程,八十年的奮斗,八十年的期待,八十年勇敢而艱難的承諾,當再一次回顧歷史,我們不禁想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八十年歷史的變遷對于共產黨人這不是序幕的結束,而是輝煌的開始。反思我們黨的發(fā)展歷程,我覺得我們黨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得起失敗,并在失敗中不斷學習。
一、要敢于沖鋒,敢于失敗,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是一種進步精神。要勇于向困難發(fā)起沖鋒,失敗并不可怕,失敗是一種光榮,一個經常失敗的人一定會比一個重不失敗的人強,因為他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
二、在失敗中學習。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個地方不停的跌倒。如何才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要學會在失敗中,失敗的原因,總結別人的優(yōu)勢和我們的差距,重新改進我們的差距,然后再次向他們發(fā)起沖鋒。要向失敗的經驗學習,我們每失敗一次,就要提升我們自己一次。失敗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在失敗中學習是人最重要的學習技能之一,過去我們的學習主要是從書本上來的,書本上帶給我們的是基本的知識,但人最重要的學習技能是總結能力,這包括對成功經驗的總結,也包括對失敗教訓的總結。
三、在自我批評中進步。失敗了,要勇于承認錯誤,勇于自我批評。推托責任,出了事情捂蓋子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批評,要敢于直面自己的錯誤,敢于血淋淋的解析自己,分析自己的錯誤,總結自己的錯誤。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會犯錯誤,只有敢于自我批評、善于總結經驗的人才能進步。從泥坑里爬起來的就是圣人,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讓我們相互鼓勵,在失敗中學習,在失敗中進步。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學習理論要同了解歷史實踐、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起來。這也是學好黨的基本理論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xiàn)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們要運用它們來提高自己,不斷增強大家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自覺性,提高大家駕馭全局和處理各種復雜事務的本領!彼提出要“充分發(fā)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
通過這次學習,我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和認識,也深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警世真理。今天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銳意進去的浪潮為祖國的明天奏響了進軍的樂章。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懂得:鮮血鑄就了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汗水澆灌了神州大地繁茂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個不羈的靈魂!我們會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奮斗!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值我黨建黨80周年之際,當認真學習黨史,從中吸取我黨80年來所經歷的經驗與教訓,以期為我國的*作出更好的貢獻。作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科學文化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我感到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在立足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多關心國家大事,多關心周邊發(fā)生的事情,樹立參政意識。通過這次學習,我深有體會的感到自身存在的差距。我必須樹立學習意識,加強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加強黨規(guī)、史黨的學習,學習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內涵,學習時事政治等,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熱情,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祖國的建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