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大風車考試網(wǎng) > 寫作模板 > 正文

小學生心理咨詢輔導個案案例3篇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1篇

一、基本狀況

輔導對象:劉某性別:女年齡:11歲年級:四年級父母文化水平:小學主要問題:性格十分內(nèi)向、有很強的自卑心理、思維遲鈍

二、分析與診斷

劉某,因其父母是在外經(jīng)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時回來做飯外,她幾乎是一個獨處,父母只是匆匆的回來吃完飯,就匆匆的走了。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溝通,父母對她的關(guān)愛也就十分少,她整天放學回家后,就獨自呆在家里,或和幾個極熟的小伙伴在家門口隨便玩玩,并沒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內(nèi)向,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這只是外界環(huán)境因素對她的影響,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遺傳因素,透過與她父母的接觸,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內(nèi)向的人,這個遺傳因素是幾乎不可改變的,但能夠透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來改變她,因為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肯定是占絕大部分的,而遺傳因素十分小的。

另外,她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級到三年級卻是名列前茅,這就給了她一個打擊,導致她的自信心下降,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比如:看見別的孩子在周末的時候,有爸媽帶著玩,而自己卻一個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賣東西(家里賣水果),就是在玩牌,從而讓她產(chǎn)生孤獨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愛,而在學習上個性是在數(shù)學科目上,一些簡單的問題,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來,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說明在性格內(nèi)向的影響下反應有些遲鈍。

三、輔導過程

針對劉某出現(xiàn)的性格內(nèi)向,有自卑感,思維遲鈍,心理輔導老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雖性格內(nèi)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優(yōu)缺點,但性格太內(nèi)向?qū)λ院蟮某砷L不是很有利,處在競爭激烈,開放的社會。性格外向一些對她的成長是很有幫忙的。所以,就要想辦法使她性格外向一些。

贊可夫說過:“個性的發(fā)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群眾的資料豐富而構(gòu)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時多關(guān)心她,多與她交淡,多鼓勵她,說一說學校里的事,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表達,使她漸漸的敢于表現(xiàn)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師溫和、親切。因為性格內(nèi)向的幼兒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師接近,老師就應接近她。因而心理輔導老師與她的老師商量,平常在上課時要不斷地用鼓勵,贊許的語言表揚她的點滴進步,只要有進步就給予肯定。其次,心理輔導老師也盡量的與她交淡,玩游戲,讓她能感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喜愛她,獲得愛和安全感。還有引導她多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周末,只要心理輔導老師有時間,就帶她到學校里和其它小學的孩子認識,剛開始看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心理輔導老師強烈的要求下,她勉強的和別的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外向的孩子帶動她活潑起來,經(jīng)過幾次的這種交往大家發(fā)現(xiàn)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許是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她吧,讓她的情緒得到調(diào)節(jié),心理到達平衡持續(xù)了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逐漸的讓她性格外向起來,當然這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用心的配合下。

透過讓她與陌生的孩子(同齡)交往,還有在給她講作業(yè)時,她的作業(yè)出錯或做錯什么事,大家就應鼓勵她,給她一個寬松的做作業(yè)環(huán)境。

此刻她比以前活潑多了,而且也變得自信了些,自卑感減少了許多。

對于她的反應遲鈍問題,在給她講作業(yè)時,老師要盡量的啟發(fā)她,給她多做些她感興趣的腦筋急轉(zhuǎn)彎,猜迷語,還有做一些有益智力發(fā)展的游戲,讓她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并在游戲中給予鼓勵,讓她在游戲中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使她的反應敏捷起來,其實在與別的同齡孩子交住時,反應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四、輔導效果(評價)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輔導,劉某比以前開朗多了,個性是透過與同齡伙伴交住,進步十分明顯,她的交往潛力,自我理解,評價潛力和群眾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戲中她學會和同伴相處,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習慣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約,幫忙而自覺改正,這使得她的個性得到完善。

2篇

新學期開始,我接了一個新班?粗菑垙?zhí)煺鏍漫的笑臉,我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然而,沒過多久,問題就出現(xiàn)了,班級經(jīng)常有同學丟東西。經(jīng)過多方面了解,我把目標鎖在了一位名叫趙?的同學身上。經(jīng)過多種渠道的了解,趙?的形象就比較清晰的出現(xiàn)我的眼前。

基本狀況:趙?同學行為反常,有小偷小摸現(xiàn)象;上課違紀(講話、扔粉筆頭、捉弄同學),課堂上大模大樣地離開座位;放學后不參加集隊,自己偷跑;作業(yè)基本不做,成績?nèi)嘧畈;欺負同學,常與同學發(fā)生沖突;由于他的干擾,給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許多麻煩。

基本狀況摸清后,我就制定幫忙這個學生的計劃。

(1)決定先了解這個同學的內(nèi)心世界。

給他訴說、宣泄的機會。我把他單獨叫進辦公室,以懇誠的態(tài)度,關(guān)切的表情,微微前傾的坐姿,鼓勵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表達出來,從中深入他的內(nèi)心世界。在面談中,趙?同學主動傾訴:他覺得在班級沒意思,同學都看不起他,笑他傻,笑他笨,他很想有一些朋友,但都找不到。有時他會搞一些惡作劇,如喊別人綽號,把別人的書本藏起來,或打別人一下,可到最后都弄得很沮喪??所有人都對他群起而攻之,他覺得很沒意思。就拿別人的東西,并不是為了自己使用,只是想報復某些同學。其實他好想有幾個朋友,可沒人愿意找他作朋友,因此他覺得很孤單,所以他想離開這個班級,他想重新開始。他認為也許換個環(huán)境,他就會努力學習,成績會提高上去。但是爸爸根本不理解他的這些想法。所以他決定自暴自棄,不再相信任何人。臨離開時,他眼中含著淚告訴我,很久以來,沒有人聽他說過心理話,包括他的父母。

(2)尋找問題行為的原因,剖析行為后面掩蓋著的情感因素。

阿德勒曾說:“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達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這一隱情背景就無從理解他做的事情”。家庭環(huán)境是造成他怪異行為的原因。爸爸是名工人,喜歡喝酒,打麻將。對他的管理是簡單粗暴的。平時作業(yè)不具體輔導,考試不好就是一頓毒打。根本不與老師聯(lián)系,當老師需要與家長聯(lián)系時,就把孩子大一頓,然后對孩子和老師都不理不睬,找打麻將。媽媽的工作說不清楚,幾乎每一天不在家,回來也是與爸爸吵架,他甚至恨恨的對我說,期望爸爸與媽媽離婚,他再也不愿見到媽媽。他每一天的生活主要有奶奶照顧。

(3)改善家庭和班級心理環(huán)境。

1)對于不愿到校的家長只能家訪。透過家訪,了解家長的也期望孩子表現(xiàn)優(yōu)秀,但是教育的唯一方法就是打。幾次打罵之后,看孩子沒有進步,也就束手無策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我耐心的與家長談話,讓他們不要放棄孩子,要轉(zhuǎn)變觀念,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讓孩子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自然明理。

2)在班級內(nèi)部,要努力營造關(guān)心互助的氛圍,在他的四周安排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把他囊括在這種氛圍中,。課余時間,有意識地讓一些同學主動找他玩,和他說說話,這樣他的情緒慢慢趨于穩(wěn)定,情緒開朗起來,行為上也隨之出現(xiàn)向用心方面轉(zhuǎn)化的跡象。

3)引導他正確處理與父母的關(guān)系。當與父母發(fā)生沖突時,要與父母主動溝通,明白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好才引起的矛盾,不好當面說的,也能夠用書面的形式想父母解釋或道歉。同時讓他明白想換環(huán)境是一種逃避的做法。

循著這樣的輔導思路,一學期下來這位同學的表現(xiàn)有很大進步,期末考試成績也有了提高。

本個案總的來說輔導是比較成功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我也從輔導過程中感悟到教育學生要多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角度為學生著想,不要老是用老師的標準及主觀決定來“框套”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guān)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薄皳Q位”教育,往往事半功倍。同時要多相信孩子必須行。

在輔導過程中,不足之處是對孩子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時的措施不夠到位。

3篇

基本狀況介紹:

xxx,男,小學一年級(1)班學生,性格外向,脾氣暴躁。

主要問題概述:

在校經(jīng)常打罵同學,暴躁傷人事件屢屢發(fā)生,嚴重違反行為規(guī)范,他的行為引起了班上同學的極大反感和很多家長的強烈不滿。

背景資料:

xxx自入學以來,暴躁傷人事件屢屢發(fā)作:無經(jīng)常無緣無故打同學,揪女同學的辮子、咬同學的手…,上課影響其他同學,簡直是一個“小惡霸”,嚴重違反了學校行為規(guī)范。在家里也很不聽父母的話,經(jīng)常發(fā)脾氣,動輒摔東西,與父母吵鬧。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養(yǎng)不高,對孩子的管教較粗暴,一不聽話,就打就罵。我還了解到陳炳潔個性喜歡愛攻擊性較強的漫畫、電視等,這又為他帶給了模仿攻擊行為的條件。

初步分析:

從以上現(xiàn)象證明,占燁楠的行為是一種攻擊性行為。攻擊性行為不外乎三種:暴力攻擊,動作攻擊和言語攻擊,對于陳晶來說,這三種行為兼而有之。兒童具有任何一種不良行為,一般都具有必須的起因,要幫忙他們改正這些不良行為,首先應找到引起這一行為的原因。

輔導策略和實施:

(一)父母的配合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jīng)過和占燁楠父母長時間的溝通,在如何教育占燁楠的問題上,我們逐步達成了一致意見。我勸導的占燁楠爸爸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要多和兒子相處、交談,用溫情和兒子溝通。從那以后,我就很少聽到占燁楠的爸爸打兒子的事了。占燁楠個性愛看打斗火暴的場面,還時不時地拳打腳踢進行模仿。對此,我與他父母交換意見后,在家長的引導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處,孩子又喜歡愛的書報、片子。當孩子的壞習慣逐漸改變時,我又要求他的家長即時給予表揚。激勵,并用獎勵的方法給孩子買些學習用具、玩具等,從正應對孩子的行為予以肯定。

(二)教師的教育

我用心地與占燁楠作交流,我耐心地對他說:“你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對的,對別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學,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給別人帶來了多少痛苦,決能夠不再干!老師相信你會努力去改的!”

我還在班中要求同學要諒解占燁楠,不與他“對著干”,而要采取冷卻、忍耐的方法。自我強化是指學生對到達某種成就的標準。我告訴他如果一周內(nèi)沒有攻擊性行為發(fā)作或者沒有一節(jié)課影響課堂秩序,能夠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自己進行獎勵:如成為光榮的升旗手;在班上公開表揚等,讓他充分體驗成功的歡樂,不斷進步。

一年來,經(jīng)過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忙,占燁楠易怒、易暴的情緒逐步穩(wěn)定下來了,他臉上的怒氣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學的關(guān)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樂意為班級、同學做好事了,老師和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說:“占燁楠的轉(zhuǎn)變可真大啊!”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