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池州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的分數在471至500分,位次為135876至32730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1至500區(qū)間才能上池州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池州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837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5876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2749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938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730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池州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153名;
二、池州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池州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3283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9 | 37938 | 省政府 |
2、2021年池州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35876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7 | 32730 | 省政府 |
3、2020年池州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9 | 122749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0 | 33153 | 省政府 |
雙一流大學和985211的區(qū)別
1、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于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而“一流大學建設高!焙汀耙涣鲗W科建設高!,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泵麊(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yè)),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2、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里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半p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耙涣鞔髮W建設高!敝卦谝涣鲗W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3、985、211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fā)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并不為社會所認可。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tài)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
新高考志愿數量多少
新的高考模式不僅在選題上區(qū)別于傳統的高考模式,每個省的志愿登記也有很大差異。
一、啟動-2017年執(zhí)行,新高考改革首批試點省份(二)
1、上海
零志愿批次:3名志愿,4個專業(yè)
本科普通補助金:24名志愿,4個專業(yè)
專家通用批次:8名志愿,6個專業(yè)
2、浙江
普通班:20個專業(yè)
普通二類:80個專業(yè)
二、2017年啟動-2020年執(zhí)行,第二批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四)
1、山東
第一選擇(一行以上):96個專業(yè)
第二選擇(雙虛線上方):96個專業(yè)
第三選擇(剩余):96個專業(yè)
2、天津
本科普通補助金:80個專業(yè)
專家通用批次:80個專業(yè)
3、北京
本科普通補助金:30名志愿,6個專業(yè)
專家通用批次:20名志愿,1個專業(yè)
4、海南
本科普通補助金:24名志愿,6個專業(yè)
專家通用批次:10名志愿,6個專業(yè)
三、2018年啟動-2021年執(zhí)行,第三批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八)
1、湖南
本科普通補助金:45名志愿,6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30名志愿,6個專業(yè)
2、湖北
本科普通補助金:45名志愿,6個專業(yè)
高職院校審批:20名志愿,6個專業(yè)
3、河北
本科普通補助金:96個專業(yè)
專家通用批次:96個專業(yè)
4、遼寧
本科普通補助金:112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60個專業(yè)
5、重慶
本科普通補助金:96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96個專業(yè)
6、江蘇
本科普通補助金:40名志愿,6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40名志愿,6個專業(yè)
7、福建
本科普通補助金:40名志愿,6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40名志愿,6個專業(yè)
8、粵
本科普通補助金:45名志愿,6個專業(yè)
高等職業(yè)學院助學金:45名志愿,6個專業(yè)
三、池州學院最新介紹
池州學院坐落在“千載詩人地”的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安徽省池州市,是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77年,初為安徽勞動大學池州地區(qū)?瓢,1980年定名為池州師范專科學校,1999年原池州工業(yè)學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經貿學校并入,2007年升格為池州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F占地1959畝,校舍面積36.7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453.87萬元,紙質圖書137.19萬冊,電子圖書80.45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近2000種。建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開路電視臺。專任教師698人,其中正高職稱66人、副高職稱163人,博士、碩士學位61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省級教壇新秀18人。全日制在校生15815人。 學,F有13個教學科研單位。其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首批項目建設院校。學校堅持“以生為本,以用為先”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堅持“能力導向、素養(yǎng)為基、專長分流、合作培養(yǎng)”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大學”為發(fā)展方向,堅持走內涵發(fā)展道路,F有本科專業(yè)57個,近年來招生專業(yè)穩(wěn)定在45個左右,初步形成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專業(yè)群落,建成了一批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專業(yè)。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3個,省級特色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14個。與安徽工業(yè)大學聯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17名教師成為該校兼職碩士生導師。2019年我校成為安徽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秉承“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的校訓精神,大力推進實踐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三位一體”融入人才培養(yǎng)過程。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4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10個、省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1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6個、省級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中心1個。近三年,獲批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410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145項。學校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近三年,學生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等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2028項。學生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201篇。成功孵化8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其中6家目前年營業(yè)額超過千萬元,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在安徽省就業(yè)工作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中位居全省前列。 學校堅持“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現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池州學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企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建有博士后流動站點1個。近三年,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據安徽省社科規(guī)劃辦統計,2015-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省內同類院校排名第一。。ú浚┘壱陨峡蒲许椖125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獎勵29項,2019年,獲得安徽省社會科學成果(著作類)一等獎1項,在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865篇,其中被SCI、EI收錄68篇,CSSCI、CSCD收錄96篇;出版著作(教材)38部;獲批國家專利56項。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fā)展”。與池州市委聯合制定《池州市與池州學院聯席會議制度》,開創(chuàng)了省屬高校與屬地政府聯合議事機制的先河。作為池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學校扮演著“地方智庫”的作用,成為校地合作“六個人”,即:攜手池州的共建人,生態(tài)池州的規(guī)劃人,旅游池州的設計人,文化池州的發(fā)掘人,經濟池州的助力人,服務池州的行動人。組建“鄉(xiāng)村振興學院”,著力打造集鄉(xiāng)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及人才培養(yǎng)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繼續(xù)教育新平臺。成立“半導體學院”,著力打造安徽省半導體產業(yè)一流人才培養(yǎng)基地,努力成為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引擎”。 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地方家風文化資源建成池州學院家風文化館,推進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化、個性化、本土化,讓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落地生根,家風文化館成為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基地。規(guī)劃建設千米“校友大道”,宣傳校友事跡、匯聚榜樣力量。持續(xù)不斷地以優(yōu)秀傳統文化浸潤、滋養(yǎng)校園文化,積極打造弘揚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涌現出王玉、吳凱龍等先進道德模范。設置“教學節(jié)”,推行青年教師入職宣誓、拜師和“最美教師”評選等活動,在校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韓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和臺灣地區(qū)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其中,與臺灣實踐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高校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與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簽訂校際合作辦學協議。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建立合作與交流,申報“一帶一路”“雙百”計劃項目,與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簽訂交流合作協議。組織4名學生赴毛里求斯、丹麥參加漢語國際志愿者項目。遴選推薦22名學生參加國(境)外交流學習,組織社團學生赴韓國參加國際禪茶大會。先后選派55人教師赴加拿大、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進修、訪學。 (備注:以上數據截至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