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遼寧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廣州工商學院在遼寧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的分數(shù)在377至490分,位次為86075至22011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遼寧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77至490區(qū)間才能上廣州工商學院。
一、遼寧考多少分能上廣州工商學院
1、2022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334名;
2、2021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歷史最低分需要47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678名;
3、2022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075名;
4、2021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物理最低分需要3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865名;
5、2020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702名;
6、2020年遼寧考生上廣州工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011名;
二、廣州工商學院在遼寧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廣州工商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418 | 29334 | 省教育廳 |
2022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411 | 86075 | 省教育廳 |
2、2021年廣州工商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遼寧 | 歷史 | - | 本科 | 479 | 25678 | 省教育廳 |
2021 | 遼寧 | 物理 | - | 本科 | 377 | 85865 | 省教育廳 |
3、2020年廣州工商學院在遼寧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本科 | 406 | 83702 | 省教育廳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本科 | 490 | 22011 | 省教育廳 |
二本壓線的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有哪些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辦學性質 | 最低分數(shù)線 |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中外合作) | 浙江 | 民辦 | 436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6 |
陽光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7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民辦 | 438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中外合作) | 天津 | 民辦 | 438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民辦 | 439 |
衡水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39 |
莆田學院(中外合作) | 福建 | 公立 | 440 |
巢湖學院(中外合作) | 安徽 | 公立 | 440 |
青海民族大學(中外合作) | 青海 | 公立 | 443 |
錦州醫(yī)科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3 |
吉林化工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5 |
渤海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46 |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中外合作) | 吉林 | 公立 | 449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中外合作) | 海南 | 公立 | 449 |
廣州南方學院(中外合作) | 廣東 | 民辦 | 449 |
北部灣大學(中外合作) | 廣西 | 公立 | 451 |
遼寧科技大學(中外合作) | 遼寧 | 公立 | 452 |
新疆農業(yè)大學(中外合作) | 新疆 | 公立 | 452 |
邯鄲學院(中外合作) | 河北 | 公立 | 453 |
山東工商學院(中外合作) | 山東 | 公立 | 453 |
二本志愿填報技巧有什么
低分段:建議二本低分段的考生報考本省位于地市或者偏遠省份位于地級市的院校,尤其是二本“壓線”的考生,可以將這類院校作為選。
中分段:二本中等分數(shù)段的考生可以報考農林類、師范類、中醫(yī)類等院校。這類二本院校較多,可以選擇的范圍較大,建議考生在安排二本志愿時,將省內院校與省外院校結合起來考慮為佳。
三、廣州工商學院最新介紹
廣州工商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創(chuàng)建于1995年,2004年獨立設置為廣州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升格本科并更名為廣州工商學院,2018年通過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評審;2020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21年5月,獲批成為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新設站單位、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學�,F(xiàn)有廣州花都和佛山三水兩個校區(qū)。地處粵港澳大灣區(qū)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優(yōu)越,教學設施齊全,辦學資源豐富。校園占地面積926714.42平方米,建筑面積775616.48平方米;設有12個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實訓教學用房7萬多平方米;圖書館紙質藏書315.33萬冊;建有標準田徑場、大型體育館、各類球場、學生活動中心等文體活動場所。 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27589人,其中本科生26864人。設有14個教學單位和26個本科專業(yè),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工學、文學、藝術學等5大學科門類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科專業(yè)布局。有2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國際貿易學、物流管理)、4個省級一流專業(yè)(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1個省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物流管理)、2個省級特色專業(yè)(工商管理、市場營銷)、2個省級高職重點專業(yè)(會計、市場營銷)、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辦學領域,2017年9月,成立廣州工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為培養(yǎng)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和“一帶一路”國際物流大通道發(fā)展的新型高端智慧冷鏈產業(yè)人才,2018年12月,與廣東省物流行業(yè)協(xié)會、拜爾冷鏈公司組建了學校、協(xié)會、企業(yè)共建共管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智慧冷鏈產業(yè)學院。 學校現(xiàn)有教師總數(shù)1545人,其中自有專任教師131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43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32.8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1033人(其中碩士918人,博士11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78.86%。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 學校堅持校長鄺邦洪教授提出的“以德為行,以學為上”教育思想,大力推進“進課室、進圖書館、進實驗實訓室、進體育場館、進社會”的“五進”教育實踐活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大學生。近年來師生代表獲市級以上獎項1008項,其中集體獲全國比賽組織項目18項,全國比賽金獎或一等獎42項,獲廣東省計算機設計大賽等省級一等獎95項。學生參賽隊獲2017年“全國大學生‘智匯杯’多組織企業(yè)供應鏈虛擬仿真經營決策大賽”總決賽獲特等獎;學校團委榮獲2016-2017年度“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踐行五進 立德樹人》項目獲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本科組)一等獎;學校獲2017年全國民辦高校學生工作創(chuàng)新成果特等獎;《基于“五進”的應用型高校德學教育體系構建》《構建立體化、大思政的“德學·五進”教育體系》獲2018、2019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評審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20年,《中國教育報》專版報道了《揚“德學”筑立德之基促“五進”建樹人平臺——廣州工商學院特色育人探索實踐紀實》。 學校注重科研工作,強化科研平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課題“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現(xiàn)實困境與破解機制研究”獲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立項;2021年,我�!皬V州新時代‘德學?五進’特色育人科普基地”、“廣州工商學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際傳播社科普及基地” 被認定為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廣東服務貿易“雙循環(huán)”研究中心》獲批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光明日報》全文刊發(fā)了《廣州工商學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學校黨委發(fā)揮政治核心作用。學校黨委書記進入董事會和學校領導班子,參與決定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監(jiān)督重大決議執(zhí)行,支持學校董事會和校長依法行使職權,保證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的各項任務完成。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目標,堅持“正德厚生,勵志修能”校訓;堅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和諧辦學、科學發(fā)展”的辦學方針;堅持“以質立校、以生為本、突出特色、崇尚創(chuàng)新”的辦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產學研綜合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德學兼?zhèn)�、基礎扎實、技能嫻熟、具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適應地方和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學校結合區(qū)域經濟優(yōu)勢以及自身特點,制訂應用型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本科教學工作提供人力、財力與物力保障,全面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內涵建設。學校連續(xù)10年被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聯(lián)合授予“廣東高等職業(yè)教育(民辦)競爭力10強單位”稱號;2017年10月加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lián)盟;2018年1月、2021年3月,分別獲得第二屆、第四屆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學校被評選為廣東省民辦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貢獻機構”;2021年3月,學校入選“2020廣州技術市場15強高�!卑駟危俏ㄒ蝗脒x的民辦高校;2021年4月,學校入選全國民辦本科院校競爭力排行榜100強。 (統(tǒng)計時間為:202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