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爭議,楊瀾是當今中國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麗、聰慧、優(yōu)雅、知性,才不過30多歲,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實現(xiàn)的人生夢想:考上了好大學,找到了好工作,嫁給了好丈夫,生了好兒女,開創(chuàng)了好事業(yè),而且她的精彩人生才只是剛剛拉開了序幕而已。
為什么楊瀾如此光彩奪目?是她天賦異稟,生來就與我們不同嗎?
上中學時的楊瀾并不是那種聰慧過人的女孩,當然也就不是那種巧解難題的高手,她頗為自詡的是:考試時基本分上她從來一分不丟,地理歷史這種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隨便問哪道題,她馬上就能說出是在哪一頁上。凡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她沒一樣不是完成得仔仔細細。
上了大學之后的楊瀾骨子里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你能相信楊瀾曾經(jīng)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嗎?那時好多同學聽力能得A,楊瀾老是得A-,B+什么的,這讓她非?鄲,每天晚上都在日記里寫上:明天開始我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定要充滿信心地把自己的聽力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聽力課,還是聽不懂。媽媽一度害怕楊瀾因為挫折感太強得了自閉癥。半年多之后,楊瀾的聽力慢慢上來了,她才恢復了信心。她說:“我很羨慕周圍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創(chuàng)見和個性的人。”“我經(jīng)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
一戰(zhàn)成名
決定楊瀾命運的一個契機,是《正大綜藝》全國招聘主持人。當時的楊瀾并未意識到這次機遇對她今后人生道路的巨大影響,正是《正大綜藝》,把她送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讓她獲得了全國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許多人還記得1990年,一個清純自然的長發(fā)女孩出現(xiàn)在《正大綜藝》中,她清脆悅耳的聲音和純真的學生氣息使她備受矚目,迅速走紅,像是坐著高速電梯,一下子升到了很多人營營役役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機會來了就開門
1993年底,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給了楊瀾一個驚喜。“1993年的時候,謝國民先生到大陸來,我們一起吃飯,他對我說,楊瀾我覺得你應該到國外去學習,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主持人。我當時沒有認真,我開玩笑說,謝先生我去留學的話,《正大綜藝》豈不是沒有主持人了?他很認真地回答我說:‘我覺得一個節(jié)目沒有一個人重要。’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說謝先生您需要我們怎么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為您工作?他說沒有,你也不是我第一個贊助去留學的年輕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這就是你對我的回報。
我非常感謝他,他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這是楊瀾遇到的第二次機遇。
楊瀾之美國時期
男人不是女人的目標而是伙伴
與吳征的相愛和結婚,是楊瀾繼主持《正大綜藝》,得到謝國民先生資助之后的第三個人生機遇。這一次機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說,沒有吳征,就沒有今日的楊瀾和陽光衛(wèi)視。
楊瀾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質(zhì),這毋庸置疑。她聰明、刻苦、敬業(yè)。但是一個素質(zhì)優(yōu)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為他可能沒機會。
楊瀾遇到了機會。
楊瀾曾經(jīng)說過,最難的選擇是選擇一個老公。出國之前的楊瀾已經(jīng)結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么樣的男人,什么樣的生活,初戀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吳征,這一回,楊瀾確定了:吳征正是她需要的人。
自歐美完成學業(yè)后,吳征先在美國開設博納投資公司,商務涉及高科技、媒體、資訊及投資。后與美國華納唱片公司合資中國電視企業(yè)。吳征與楊瀾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應該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制作。這部片子是以獨立制作人的名義與哥倫比亞電視臺合作的,反映美國華人社會的變化。此片的大受好評使楊瀾具有了國際知名度,其中吳征功不可沒。
楊瀾視線——實現(xiàn)了向復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在這個時期,楊瀾的視野開闊了許多,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上學期間,楊瀾用業(yè)余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臺聯(lián)合制作了《楊瀾視線》,一個關于美國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jié)目!稐顬懸暰》是楊瀾頭一回以獨立的眼光看待并介紹周遭世界。楊瀾同時擔當策劃、制片、撰稿和主持,并贏得好幾個“第一”:內(nèi)地的記者中,她第一個進入美國鳳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訪,第一個親身采訪資深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偣40集的《楊瀾視線》發(fā)行到國內(nèi)52個省市電視臺,雖然不免粗糙,但是楊瀾借此實現(xiàn)了從一個娛樂節(jié)目主持人向復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楊瀾之鳳凰時期
預留管線
策劃人王志綱在《策劃旋風》一書中提出過一個理論:在策劃中不能只滿足于成果出來了,市場上出現(xiàn)回報就以為策劃成功了。策劃的關鍵在于整個操作過程中要預留管線,留出日后更大發(fā)展的戰(zhàn)略空間。
楊瀾未必看過這本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書,然而她的人生規(guī)劃卻正如書中所說,每一步都為下一步預留了管線,預留了發(fā)展空間。
首先,欄目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使欄目不再是只屬于電視臺的品牌資源,楊瀾與《楊瀾工作室》之間形成了共生共榮的關系,其他欄目可以換主持人,《楊瀾工作室》不可以,否則,就不成其為《楊瀾工作室》了。
同時,吳征作為楊瀾的事業(yè)和生活上的伙伴,為楊瀾拓展人際關系網(wǎng)絡和事業(yè)空間居功至偉。
第三,楊瀾在鳳凰衛(wèi)視不只是主持人而已,她還是《楊瀾工作室》的當家人。她笑稱自己是個小管家婆,組里所有的柴米油鹽都必須精打細算,如果到外地做一個人物采訪節(jié)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費、住宿費,都要想辦法從制作費里擠出來。這種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對楊瀾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經(jīng)費條件下,把節(jié)目盡量完成到什么程度。
第四,1998年1月正式開播的《楊瀾工作室》在兩年時間里一共采訪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著名學者季羨林、著名華語作家李敖、查良鏞、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頂尖人物,與之同行,楊瀾受益良多。
與精英同行
經(jīng)常作人物訪談節(jié)目,楊瀾接觸到了大量的社會精英和名流,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構成了楊瀾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節(jié)目之后和楊瀾仍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除了會給楊瀾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