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個月前就拿到了這本書,只是一直沒有好好閱讀,直到最近,我才靜下心來認真翻閱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淺。事實上,我一直對勵志書籍或者成功學書籍抱以不屑的態(tài)度,因為它們絕大多數(shù)都是“空談”,內(nèi)容無非是眾多例子+說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實際效果。起初以為這本書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閱讀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強過很多勵志書籍,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與其他勵志書籍相比,我認為這本書最為突出的特點有兩方面:第一,作者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xiàn)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非常到位;第二,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環(huán)運動)來幫助人們減少抱怨的行為,可以使讀者“身體力行”。可以說整本書都貫穿了科學的心理學思想,無論是作者對抱怨行為的分析還是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質上就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其步驟、方式、時間都蘊含大量的心理學原理在里面?赡苁呛妥约簩W了七年心理學有關吧,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讀過的最好的勵志書籍,比較推崇。作者威爾•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fā)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nèi)〉酶綆У暮锰帲缢说耐,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聯(lián)想到自己也常常對著朋友抱怨,仔細思考起來,我想不會僅僅是為了發(fā)泄那么簡單,恰恰是朋友們給予的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抱怨已經(jīng)成為一種我無法覺察的習慣了。鮑溫認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無能,即是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自己能覺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于用沉默來便于自我反思、慎選措辭,以便于說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jīng)重塑思維模式,習慣于不愛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此書對于我的幫助是非常大。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減少抱怨,努力地接納自己、確定自我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馬云說過,“不抱怨的態(tài)度是人生的第一態(tài)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將眼光只著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因為,在漫長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jīng)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