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有人提議把陶瓷鋁合金材料用于民用項目,王浩偉的第一反應是搖頭,“賺錢不是科研人員擅長的事,我還是花些精力去改善材料性能吧”。
可是當有人跟他說,民富可以促進國強,用于民用能夠帶動航空、汽車、高鐵領域步入更輕、更節(jié)能的新材料時代,同樣可實現國強民富時,王浩偉終于同意合作量產。
“國強民富的自豪感,花多少錢都買不到!边@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偉常說的一句話。他長期從事鋁基復合材料原位合成制備技術及性能研究,培養(yǎng)材料領域高等人才,把國強民富當作一生追求的目標。
苦干30年,研制新材料
陶瓷硬而易碎,鋁輕而柔軟,如果把兩種材料用特殊的方式“摻和”在一起,是不是能兼得二者的長處?王浩偉率團隊苦干30年,矢志研究新材料,歷經艱辛,成功研制出一種具有高剛度、高強度、耐高溫等特點的納米陶瓷鋁合金。
聽起來這種“摻和”很簡單,做起來卻很有難度。復合材料傳統(tǒng)方法是先把陶瓷制成顆;蚶w維,然后用攪拌鑄造或粉末冶金的方法混入鋁合金中,獲得鋁基復合材料。這么做固然能提高材料的強度和剛度,可是又會出現加工成形困難、強度及塑性差、性能不穩(wěn)定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工程應用。
“水泥加沙子”的方法行不通,王浩偉就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原位自生技術”,讓陶瓷從鋁里“長”出來。陶瓷顆粒的尺寸由外加法的幾十微米降低到納米級,突破了外加陶瓷鋁基復合材料塑性低、加工難等應用瓶頸。
與目前廣泛使用的鈦合金材料相比,陶瓷鋁合金又硬又輕,性能更加優(yōu)越,已用于天宮一號、天宮二號、量子衛(wèi)星、氣象衛(wèi)星等關鍵部件,而且由于具有更大的減重潛力,有望成為下一代航空新材料。
復合材料是航空材料領域爭奪的技術高地。王浩偉說:“國家有需求,作為科研人員有必要拿出新成果,做一些別人干不成的事。中國科學家有能力攀登科學高峰!
說起科研工作中“最困難的事”,王浩偉回答,是在研發(fā)過程中,甲方不斷提升對技術指標的要求!拔液蛨F隊成員經常睡不著覺,一直在思考如何‘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蓖鹾苽セ貞浀溃暗詈蟮慕Y果是欣慰的,要感謝甲方的壓力給團隊帶來了動力,讓我們沖到了新的高度。”
“國家需求是前行奮進的精神力量”
翻砂、打鐵、磨豆腐,是既苦又累的行當,特種材料研制就是和翻砂打交道,常常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中工作。正是出于為國爭光的信念,王浩偉一直堅持到今天。他說:“國強民富的自豪感,是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人活一世總得干點大事,不管對我還是對團隊,國家需求都是前行奮進的精神力量!
新材料不僅可以用于國家重點行業(yè),也能用于汽車發(fā)動機活塞這樣的民用領域,王浩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正在為國家和民眾造福。
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建成了千噸級的納米陶瓷鋁合金中試基地。2017年8月4日,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相邦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簽署四方協議,依托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浩偉教授團隊建設交大陶鋁新材料創(chuàng)新中心,使納米陶瓷鋁合金開始進入航空和汽車等百億以上級別的產業(yè)領域。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說:“王浩偉教授團隊瞄準國家和社會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讓科技成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做到了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王浩偉實驗室大樓的外墻上掛著8塊牌子,其中7塊與“材料”有關,唯有“上海交通大學教工太極拳協會”的牌子顯得另類。原來,王浩偉喜歡打太極拳,擔任學校太極拳協會的會長,他不僅自己打,還動員周圍的人一起參與。
王浩偉頗為自豪地說:“打拳可以強身健體,這樣有利于保持旺盛精力,為國家多工作幾年!痹谒劾铮粌H科研工作是為了國強民富,發(fā)展個人興趣的目標也在于為國家社會謀福利。
寬嚴相濟,教書育人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教學督導樓松年常聽王浩偉的課,發(fā)現他給本科生上課有個特點:不點名。“學生愿意聽,他表示歡迎;學生去聽其他老師的課,他支持;學生覺得聽課沒勁,可以走。然而我看到,他的教室里常常滿座!睒撬赡暾f。
王浩偉主講的本科生核心課程“材料加工原理”是上海市精品課程,他擔任課程的責任教授。每次課前他都精心備課,課件改了又改。他認為,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除了上課,還有言行,上課時的敬業(yè)態(tài)度是對學生無聲的影響,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王浩偉上課喜歡抖包袱,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講解深奧的科學原理!跋奶斐员鳎鞯哪膫地方最甜?”這是王浩偉“材料加工原理”課程曾出過的考試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
不少研究生習慣在背后稱呼導師為“老板”,但王浩偉規(guī)定,這個稱呼絕不能叫!拔沂抢蠋煟皇鞘裁础习濉,學生是來跟著我學習的,不是來打工的。教學和科研得回歸本原,不能摻雜其他東西。”王浩偉說。
夏存娟上本科時認識王浩偉,一路跟他讀碩士、博士,如今成為團隊成員,擔任特種材料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在她看來,王浩偉對本科生寬松,以鼓勵學習激發(fā)興趣為主,對研究生則非常嚴格。
有一次,夏存娟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王浩偉很不滿意,訓誡道:“博士研究不是本科畢業(yè)論文的簡單疊加,需要達到一定的品質高度!边@給了夏存娟深深的啟發(fā)。
這些年來,王浩偉獲得上海市育才獎、材料學院“最受學生歡迎老師獎”、寶鋼教育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一系列教學類獎項,累計指導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60多人,為新材料研制培養(yǎng)了后備力量。(本報記者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