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與中華出版促進會共同舉辦的“中孟文學對話”于9月9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魯迅兄弟舊居舉行。
本次對話會圍繞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魯迅以及孟加拉國著名的民族詩人、被譽為“孟加拉人民的歌手”的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比較,對中孟文學作品互譯及中孟語言教學等話題展開了討論。魯迅文化基金會、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黨校等機構(gòu)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活動。
在2017年中孟建交40周年之際,中國*和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共同將2017年確立為“中孟友好交流年”。作為中國唯一擁有孟加拉語的媒體,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肩負著促進中孟兩國文化交流的重任,本次活動也是是“中孟友好交流年”慶;顒拥闹匾M成部分。
開幕式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南亞中心副主任孫景立介紹了國際臺孟加拉語傳播發(fā)展的歷史。孟加拉語部從最初的半個小時節(jié)目的小廣播,逐漸發(fā)展為在孟加拉國的綜合性媒體,已經(jīng)成為中孟交流的重要平臺。
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館大使法茲勒•卡里姆(M?FazlulKarim)在活動開幕式上致辭,向大家介紹了孟加拉國著名詩人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對文學對話會在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友誼以及文化了解上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肯定,也為中孟文化交流合作的發(fā)展提出了不少建議。文化參贊薩米亞•安居姆(SamiaAnjum)也親臨了對話會現(xiàn)場,與嘉賓們分享中孟文化交流的果實。
本次對話上,魯迅文化基金會學術(shù)部負責人榮挺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譯審石景武、北京大學語言中心“一帶一路”孟加拉語教師柯修等專家學者就魯迅和卡齊•納茲魯爾•伊斯拉姆的文學作品各抒己見。中孟嘉賓分別介紹了魯迅和納茲魯爾的生平創(chuàng)作,又一起討論了時代背景、生活經(jīng)歷對二位作家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
魯迅的作品針砭時弊,犀利辛辣,喚醒了無數(shù)中國人的民主意識,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lǐng)土的作家”?R•納茲魯爾•伊斯拉姆同樣生活在民族災難深重、反帝反封建運動風起云涌的時代。他以筆為武器,創(chuàng)作了大量充滿愛國情懷,揭露殘酷殖民統(tǒng)治的詩歌,被稱為“叛逆詩人”。在“中孟友好交流年”背景下,舉行這樣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文學對話,意義深遠。
下半場的活動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孟加拉語專業(yè)師生,向大家分享了語言學習以及文化交流中的感受。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的孟加拉國的留學生瑞江明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中國十幾年的留學、工作經(jīng)歷。同學們表演的詩朗誦及孟加拉語歌曲等節(jié)目更是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據(jù)悉,中孟文學對話為“中孟友好交流年”拉開序幕后,“中孟友好交流年”的更多精彩活動還將陸續(xù)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