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大力推動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互鑒互融,張豈之、陳來、成中英等20多位海內(nèi)外知名學者14日至15日齊聚山東濟南,圍繞“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展開研討。
“中華文明與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央*(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孔子基金會、山東大學、山東中華文化學院聯(lián)合主辦。中央*(中華文化學院)第一副院長潘岳在開幕致辭時說,作為我國經(jīng)批準成立的唯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最高級別教育學院,中華文化學院希望研討會能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探索更好的發(fā)展方案。
清華大學雙聘教授、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張豈之認為,在沒有談到人類共同價值觀之前,應認識并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客觀事實。人類文化的特殊性與普遍性辯證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能割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言,其本身的獨特優(yōu)勢,集中地體現(xiàn)在“天人之學”“居安思危”“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厚德載物”“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尊師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異”“天下大同”等若干核心理念上。
美國夏威夷大學終身教授成中英說,中西對照下,中國文化并不排除自由與人權,只是要求兩者體現(xiàn)在和諧與正義之中或兩者的基礎之上。而西方文化則往往為了自由與人權,侵犯更多人的自由與人權,形成了霸權與自私的貪婪。在中西交往中,中國文化更顯示深沉廣博的厚德載物精神,也更能體現(xiàn)剛健自強的創(chuàng)造精神。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文明是人類提早實現(xiàn)的世界文明,中國文化基于易經(jīng)、道學與儒學的精粹思想,是人類進行群體生命整合的示范準則,具有價值的理想性與價值的規(guī)范性。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認為,中華文化貢獻的人類共同價值包括五重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而不同”“以德服人”“天下為公”。這五點可以歸結為儒家的“仁”,即“仁道”,這是人類共同價值的最根本原理。
潘岳表示,下一步,中華文化學院將力爭在最短時間完成“大統(tǒng)戰(zhàn)”與“大文化”相結合的主干教學課程,立足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推進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增強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的文化自信,增強海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增進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做好中華文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