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江西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分數在443至512分,位次為115105至27533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3至512區(qū)間才能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9501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5105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4637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081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354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533名;
二、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6 | 109501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0 | 32081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3 | 115105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26 | 29354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85 | 84637 | 省教育廳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12 | 27533 | 省教育廳 |
預科生肯定能被錄取嗎
被預科錄取了,上大學的幾率理論上是100%,只要在未來一年預科班學習上不要掛科,基本上能轉入正常的大學本科學習。預科沒被錄取只能重新復讀。
攻讀預科就是為了進入理想大學,但預科學習也存在風險,如果學完預科后,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有可能不被學校錄取,更有可能導致升學失敗。所以建議大家在選擇預科之前一定要辨別仔細,三思而行。
學院和大學有什么不同
第一,大學和學院的建校規(guī)模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二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大學是帶有綜合性質的,所以一般學校師生人數會比較多,占地面積也大,至少要包含三個學院以上。而學院就不一樣了,更加側重于專業(yè)性質,會培養(yǎng)出很多專業(yè)的人才。
現在也有不少學院為了改名為大學,而費盡了心思,畢竟改為大學之后,就相當于變相地告訴接以后的考生們,我們學校的實力變得更強了,所可容納的師生類型也更加的廣泛,不再像原來一樣僅僅是部分專業(yè)師生的“天地”了。
第二,大學和學院的師資力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大學教師20%以上要有博士學歷,50%以上要有碩士學歷,教授人數也要100人以上,但是學院就不一樣了,只需碩士學歷以上的教師占30%以上,教授人數超過十人即可。
第三,二者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不同。大學的學習更像是帶有研究性質的,所以科研成就和成果也要比學院多,而學院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專業(yè)技能,以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就業(yè)。
不過大學也分好壞,學院更是如此,學生們將來是否能夠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還是要看學生們的個人能力,個人能力出眾,就會比其他人得到更多機會。
三、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最新介紹
長江之濱、揚子江畔,坐落在美麗沙洲的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正在蓬勃發(fā)展。一所享有國內“造船工程師搖籃”美譽的江蘇科技大學和一座有著雄厚經濟實力和高度重視教育的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攜手校地聯姻,共繪高等教育藍圖。學校經過十多年的辦學實踐與探索,形成了極富特色的發(fā)展思路和富有創(chuàng)新的市校合作辦學機制。一個充滿活力、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高等學府正在崛起。在這里,知識與能力、視野與素養(yǎng)是不變的追求,特色與品牌、開拓與創(chuàng)新是永恒的主題。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前身為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成立于2002年),2012年6月,經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正式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遷址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是由張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代表方:張家港市金城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和江蘇科技大學(負責辦學管理)合作創(chuàng)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學院坐落在全國百強縣市前三甲、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畔,占地約856畝,建設總投資11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學風濃郁,象征著熱情、友愛的香樟樹濃蔭遍布,伴隨著瑯瑯書聲蔚然成林。 學校的舉辦方——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高校。依托江蘇科技大學扎實的辦學力量,學校采取新機制新模式辦學,與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產業(yè)技術研究院協(xié)調發(fā)展,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案矎埣腋�、面向全江蘇、服務長三角”,學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加快建成一所辦學聲譽好、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強、對地方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技術型大學。 學校設有船舶與建筑工程學院、機電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商學院、公共教育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制造、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冶金工程、財務管理等25個本科招生專業(yè)。學院對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符合條件的學生頒發(fā)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畢業(yè)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學士學位證書。 學校始終堅持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培養(yǎng)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撡|、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綜合性應用型人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生6000余人,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學校堅持每年在新生中選拔組建“綜合改革實驗班”�!熬C合改革實驗班”的招生以學生高考成績?yōu)橐罁M校后通過學生自主申請,結合數學、英語考試成績,綜合考評錄取�!熬C合改革實驗班”設有工程技術、信息科學和商科3個大類以及國際合作班等類型。學生進入實驗班后按照學科大類進行培養(yǎng),滿足條件的優(yōu)先在學科大類中進行專業(yè)調整。實驗班在管理模式上借薦“書院制”的模式,單獨組班、集中管理,實施“雙導師制”。按照一年級進行通識教育,二年級大類培養(yǎng),三四年級完成相應專業(yè)培養(yǎng)的模式,利用學校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和靈活的管理模式,強化教育、培養(yǎng)與督導,為學生繼續(xù)教育與留學深造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校堅持“人才強�!睉�(zhàn)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專兼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專任教師中1/5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1/3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學院擁有研究生導師30余人,充分依托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qū)和產業(yè)技術研究院開展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現有碩士生約100人在校開展學習和科研工作�,F有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江蘇省高�!扒嗨{工程”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4人。中船總公司優(yōu)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蘇省“雙創(chuàng)計劃-雙創(chuàng)博士”1人,江蘇省汽車工程學會首席專家1人,揚州市“綠揚金鳳計劃”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1人,泰州市“雙創(chuàng)”人才1人;入選張家港“港城英才計劃”及緊缺高層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師榮獲省級專業(yè)學科講課比賽二等獎及以上,其中一等獎2人;有9位教師榮獲校級講課比賽二等獎及以上,其中一等獎3人。 學校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張家港、服務長三角”的政、產、學、研社會服務體系。學校與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以及眾多企事業(yè)單位開展了全面產學研合作。2012年6月,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與江蘇科技大學簽署協(xié)議,共建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和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產業(yè)技術研究院,張家港市人民政府計劃3年為研究院投入3000萬元專項經費;2013年,學校與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校企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設立400萬“永鋼獎學金”。截止目前,學校已與張家港共建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類研發(fā)中心、工程技術中心11家,與20余家企業(yè)和行業(yè)協(xié)會簽署全面合作協(xié)議。 學校堅持走國際化辦學大路,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英、澳、韓、加、法等20多個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并與美國底特律大學、 倫敦商業(yè)研究學院、法蘭西商學院等高校聯合舉辦了合作項目。 學校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終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堅持打造“先進思想引領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領域培養(yǎng)青年,優(yōu)質平臺服務青年”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努力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勵志教育、助學幫扶、獎學基金、創(chuàng)業(yè)扶持等完善的激勵政策為優(yōu)良學風建設形成了有力的支撐,高水平校園文化及科技活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生在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志愿服務以及各類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等活動中屢屢獲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創(chuàng)業(yè)實踐等活動,讓廣大學子知識更加寬泛,能力不斷增強。學校團委被評為“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 徜徉在美麗的校園中,清婉的微風拂面,伴送著抑揚吟詠的樂聲;蒼勁雄厚的碑銘,鐫刻著船魂精神的生生不息;蔭蔭蓬勃的桂樹林,記載著科大蘇理工人不懈追求的執(zhí)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在與時俱進中搶抓新的發(fā)展機遇,在激烈競爭中提煉辦學特色,為創(chuàng)建高水平、有特色應用技術型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