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西南科技大學在吉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的分數在477至544分,位次為22265至3310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7至544區(qū)間才能上西南科技大學。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西南科技大學
1、2022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7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265名;
2、2021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961名;
3、2020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784名;
4、2022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37名;
5、2021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0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西南科技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10名;
二、西南科技大學在吉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西南科技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477 | 22265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一A | 511 | 3737 | 省政府 |
2、2021年西南科技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483 | 17961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一A | 518 | 3660 | 省政府 |
3、2020年西南科技大學在吉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517 | 17784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一A | 544 | 3310 | 省政府 |
第一志愿能填幾個學校
大部分省份每個批次的第一志愿能報4-6個大學。高考報志愿是可以報3個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專科批(提前批和特殊類招生除外)。部分省取消二本線,將二本、一本混在本科一批招生,可以報2個批次。每批次可以報4-6個院校,每個院?梢詧6個專業(yè)。
調劑是針對你所報的這個學校的專業(yè)來說的?赡苣氵_到了學校的錄取范圍,會自動將你的檔案題取,但是你的分數沒有到達你所報的專業(yè)的分數。那么學校會對你進行調劑,將你分配到你所沒有報的專業(yè)。但是如果你沒有選擇服從調劑,那么學校只能對你進行退檔處理。
軍校體檢標準
軍校招生體檢標準依據《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軍隊、武警部隊院校招收士兵學員、普通中學高中畢業(yè)生學員和從地方招收研究生學員,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選拔國防生,以及軍隊接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的體格檢查,適用于本標準。
一、軍校體檢身高及體重標準:
身高:男性162cm以上,女性160cm以上,合格。
體重:符合下列條件,合格。(標準體重kg=身高cm-110)
男性:不超過標準體重的30%,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
女性: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
二、軍校體檢視力要求:
任何一眼裸眼視力低于4.6,不合格。
任何一眼裸眼視力低于4.8,需進行矯正視力檢查,任何一眼矯正視力低于4.9或矯正度數超過600度,不合格。
色盲、色弱,不合格。
三、軍校體檢外科檢查:
注意:軍校體檢需裸身檢查。無紋身、紋眉、疤痕,皮膚病,畸形。另外還有驗血、測血壓、心電圖、耳鼻喉檢查、口腔、尿液、胸透、B超及其他詳細內容請參照《義務兵體檢標準》。
三、西南科技大學最新介紹
"西南科技大學坐落于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學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贊譽學校“共建與區(qū)域產學研聯合辦學”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辦學路子。學校現任黨委書記、校長董發(fā)勤。 西南科技大學源起于1952年創(chuàng)辦的重慶第一土木建筑學校和西南建筑工程學校以及由兩校合并成立的重慶建筑工程學校。學校曾在重慶、石棉、綿陽三地辦學,1978年四川建筑材料工業(yè)學院遷至原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校址,清華大學綿陽分校部分職工及辦學資源并入學院。1993年更名為西南工學院。2000年,原西南工學院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西南科技大學。學校校園現占地5463畝,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完善,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學,F有建筑面積11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7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已達8.87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3.78萬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53萬余冊,電子圖書756萬余冊。 學,F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專科學生、外國留學生3.9萬余人。設有國防科技學院等16個學院(部),在工學、農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本科專業(yè)83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8個;碩士專業(yè)學位類別1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有4個學科方向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開展聯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群)2個、省級優(yōu)勢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有國防科工局批準的國防基礎學科1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5個。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和工程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5‰。 學校現有教職工269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324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29人;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75人;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15人;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獎勵計劃”青年項目、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四川省教學名師等200余人次。有“核廢物環(huán)境下的生物效應”“核應急環(huán)境安全智能感知與預警”國家國防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2個,“碳納米材料”“特種高分子”“軍民融合研究”等8個省部級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以及“光電檢測技術與研究”等17個四川省教育廳創(chuàng)新團隊。 學校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1個,國家絕緣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1個,國家遙感中心綿陽科技城分部1個,有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有四川省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3個,四川省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3個,四川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1個,四川省軍民兩用技術轉移和產業(yè)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0個。有教育部國別和區(qū)域研究培育基地1個,首批四川新型智庫1個,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省級研究平臺3個、省社科普及基地2個。近年來,學校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專項、“973”“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防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10多項。學校在2020年自然指數中國內地高校TOP200中居第125位(四川省屬高校第1位)。 學校有光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壓傳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等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32門,每年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開出各類課程3000余門。電子技術與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教學等國家級和省級高校教學團隊8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7個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專業(yè)。在2021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布的2012-2020全國普通高校教師競賽狀態(tài)數據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學居全國44位(四川省屬高校第2位)。有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環(huán)境工程等6個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為國防重點專業(yè),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yè)為國防緊缺專業(yè),有28個國家和四川省一流專業(yè),土木工程等7個專業(yè)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評估),有2個國家級和1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成效顯著,學生在全國“挑戰(zhàn)杯”“數學建!薄按髮W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科技文化體育大賽及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學校機器人小組榮獲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最佳技術獎,亞太地區(qū)亞軍、最佳技術獎。在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布的2015-2019“中國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學校榮登百強校之列,居全國第67位(四川省屬高校第1位)。在2020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第五輪總排行榜中居第58名(位列全省第4位,省屬高校第1位)。學校構建了覆蓋所有高等學歷繼續(xù)教育形式和非學歷教育的全民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是全國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全國高等學校繼續(xù)教育示范基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示范服務中心、四川省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基地。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建設成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級科技企業(yè)孵化器”、“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chuàng)業(yè)實習基地”、“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示范俱樂部”。學校是四川省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試驗定點聯系高校之一,聯合組建成立了“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在國防科技人才培養(yǎng)、協同創(chuàng)新、技術轉移和區(qū)域特色高端智庫方面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學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積極服務國家拉美戰(zhàn)略,獲得劉延東副總理充分肯定。學校充分發(fā)揮在環(huán)境友好能源材料、先進建筑材料、控制工程與智能系統、特殊環(huán)境機器人技術、環(huán)境安全技術、城市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核廢物處理處置技術、農業(yè)生物質資源循環(huán)利用等科研特色和傳統優(yōu)勢,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社會經濟效益上百億元。 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30余所國(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聯系,特別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yǎng)等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學校教育國際化水平加快提升。 “西南明珠出滄海,桃李春風物華新”。在新的發(fā)展征程中,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引領,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理性、開放包容、彰顯卓越”的辦學理念,發(fā)揚“艱苦奮斗,拼搏創(chuàng)新”西南科大精神,踐行“厚德、博學、篤行、創(chuàng)新”校訓,為加快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至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