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河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大慶師范學院在河南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的分數(shù)在467至518分,位次為195268至48340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7至518區(qū)間才能上大慶師范學院。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大慶師范學院
1、2022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5268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2193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7213名;
4、2022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998名;
5、2021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420名;
6、2020年河南考生上大慶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340名;
二、大慶師范學院在河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大慶師范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67 | 195268 | 省政府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494 | 48998 | 省政府 |
2、2021年大慶師范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68 | 192193 | 省政府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20 | 48420 | 省政府 |
3、2020年大慶師范學院在河南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490 | 187213 | 省政府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18 | 48340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在每一批高考中,填寫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著名的高校。但這并不意味著第二個或第三個選擇不再重要。
2、在每年的招生中,一些高?偸侨鄙俚谝恢驹笇W生。他們需要招募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整和分數(shù)降低來完成招募計劃。因此,我們不應該僅僅因為第一個志愿者的滿員率高就忽視第三個和第一個志愿者的填補。在填寫所有志愿者時,我們必須注意梯度,仔細填寫第二個和第三個志愿者。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一些高校每年都會以政策法規(guī)和志愿分數(shù)的年級差異的形式在第二和第三名志愿者中選出最佳人選。
3、專業(yè)對人的影響,往往會持續(xù)一生。因為專業(yè)選擇得恰當,就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首選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濃厚的興趣便會帶著自己在這個領域盡情地遨游,能更主動地、高效率地學習專業(yè)知識,并且充滿了樂趣,做出更大的成績,促進自己今后的長遠發(fā)展。
高考錄取期間需要注意什么
每年招生期間,有些騙子住在招生現(xiàn)場附近的賓館,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準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xiàn)場咨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鉆家長和考生對錄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
防范提醒:
1、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信息泄露給別人;
2、所有考生均可通過官方渠道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tài)。到“錄取待審”狀態(tài)時,說明考生已被相應高校錄取,正在辦理錄取手續(xù),因此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3、特別提醒考生,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查到的錄取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
三、大慶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大慶師范學院坐落于享有“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xiāng)”美譽的中國著名石油工業(yè)城市——大慶市。學校的前身是1965年創(chuàng)辦的大慶師范學校。1980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大慶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改建為大慶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在大慶高等?茖W;A上建立大慶師范學院。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學校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形成了“自強不息,臻于至善”的校訓,凝練了“質量立校,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辦學育人”的辦學特色。學校立足大慶、服務龍江、面向全國,堅持為基礎教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石油石化行業(yè)服務不動搖,不斷推進地方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2011年和2018年,學校先后順利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2017年獲批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學校入選“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建設高!;2020年,入選“黑龍江省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培育單位”。學校先后被授予黑龍江省學生工作先進集體、省師德建設先進單位、省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F(xiàn)有主校區(qū)和方曉校區(qū)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61.8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67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28.26萬冊,電子圖書68.48萬冊,固定資產總值4.68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0.99億元。學校面向全國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招生,現(xiàn)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87人。2009年開始,與東北師范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 學校有教職工694人,專任教師510人。正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270人,博士研究生6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4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shù)的87.64%,“雙師型”教師198人,外籍教師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黑龍江省省政府津貼3人,有黑龍江省二級教授1人,黑龍江省優(yōu)秀中青年專家1人。有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模范、優(yōu)秀教師10人,省級青年教學能手1人,省級高校師德先進個人20人。無機化學教學團隊、學前教育基礎理論課程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 學校有14個學院,開設45個本科專業(yè),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工學、法學、管理學、藝術學、經濟學8大學科門類。電子信息工程、市場營銷、法學、小學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生物技術是黑龍江省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學前教育專業(yè)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學前教育學是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深入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實施卓越人才培養(yǎng)計劃,大力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建有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7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省級線下一流課程4門、省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門。建有省級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建成校外實習、實訓、實踐基地214個,其中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校級示范實習基地23個,校級實踐教學基地聯(lián)盟6個。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27項!笆濉币詠,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獎2223項,其中國家級356項,省級851項。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建校56年來,涌現(xiàn)出以全國道德模范“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王春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鐵人精神特質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 學校堅持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學科專業(yè)建設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和石油石化行業(yè)服務的科研方向,不斷推動科學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發(fā)展。學校建有11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6個理工類科研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我校為黑龍江省油氣資源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副理事長單位。大慶精神研究中心為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黑龍江省油田應用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為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油田應用化學實驗室為黑龍江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國家能源陸相砂巖老油田持續(xù)開采研發(fā)中心分中心、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基礎教育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中科院濕地研究中心大慶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設在學校。“十三五”以來,學校承擔省部級及以上項目170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同時還承擔市局級項目321項。獲得市(局)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436項,其中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7項。學校的大慶精神與龍江西部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入選黑龍江省第二批重點培育智庫和南京大學CTTI智庫。“大慶精神研究中心”、“大慶市經濟學會”和“大慶旅游開發(fā)與管理研究中心”入選大慶市首批重點培育智庫!按髴c油陶”列入黑龍江省“十三五 ”重點文化產業(yè)項目。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fā)展,積極主動為基礎教育、地方經濟社會和石油石化行業(yè)服務。學校充分發(fā)揮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基礎教育研培中心作用,高質量承辦“國培計劃”培訓項目,培訓各學科教師近3000人次。充分發(fā)揮教育部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作用,培訓省內外高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輔導員4700余人次。作為大慶油田員工繼續(xù)教育培訓基地,學校以滿足企業(yè)人才需求、為地方經濟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為己任,積極開展中高層管理和技術培訓,服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和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笆濉逼陂g,累計為行業(yè)、企業(yè)培訓各類人員8.7萬人次。學校協(xié)助國家能源陸相砂巖老油田持續(xù)開采研發(fā)中心建設,努力拓展結垢與腐蝕技術、微生物采油技術服務范圍,開展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便攜式綜合錄井儀傳感器檢定裝置等研究領域技術攻關。其中,“三元復合驅沉積物控制技術”與大慶油田開展技術服務合作研究近40項,技術服務費1100余萬元。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大慶資源城市轉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和現(xiàn)代服務外包業(yè)發(fā)展、現(xiàn)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路徑、依憲執(zhí)政與依法治市、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等領域加大政策與應用對策性問題研究的力度,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戰(zhàn)略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積極參與法律服務、藝術進社區(qū)、文藝展演等公益活動,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新西蘭、韓國、愛爾蘭等國家的一些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關系,合作領域涉及聯(lián)合培養(yǎng)學生、互派教師、互派留學生、互派實習生、開展學術交流等方面。"十三五"以來,有323名同學赴國外學習和交流,有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英國、西班牙、加拿大、幾內亞、剛果、摩洛哥等國家的77名留學生在我校學習。 (數(shù)據(jù)截至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