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好詞賞析
一、忠于人民
二、鐵骨錚錚
三、一心為民
四、意志堅定
五、無所畏懼
六、不畏艱辛
七、英勇無畏
八、堅定不移
九、忠于祖國
十、艱苦卓絕
十一、堅韌不拔
十二、堅定不移
十三、自強不息
紅星照耀中國好句賞析
1)而在斯諾開出的“問題單子”中,也有關注延安“紅色文藝”的,他提到“紅色劇團”和娛樂等。魯迅文化基金會的研究者認為,斯諾后來對于中國左翼文化、延安文藝的濃厚興趣,大多來自與魯迅對話的啟迪。斯諾亦是最早向西方翻譯推介魯迅作品的外國記者。
2)在斯諾的筆下,陜北的“紅色戰(zhàn)士”愛打乒乓球,還學識字、辦墻報,“外界傳說‘紅軍縱酒宴樂、大肆搶劫’等,都是胡說八道”。海倫?斯諾認為,“紅星”吹奏出了雄壯而激昂的號音,讓西方積累起來的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謠言和猜疑倒塌了。
3)1937年10月,《紅星照耀中國》由倫敦戈蘭茨公司首次出版發(fā)行,一個月內就增訂到了第五版。此時,斯諾正在上海,他將一本1937年版的“紅星”贈予宋慶齡,并在扉頁上用英語寫道:“送給勇敢的革命家宋慶齡同志,你是中國第一位鼓勵我寫作此書的人,而且是此書的第一位讀者。書中的不妥之處請見諒!
4)今天這本珍貴的“紅星”依然陳列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內。連同展出的還有斯諾當年在陜北時拍攝的黑白照片??毛*的經(jīng)典肖像、毛*與賀子珍在陜北的合影、留著胡須的周恩來騎在馬上……
5)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研究專家孫娟娟告訴記者,追溯到紅軍長征前3年,1931年9月,斯諾就以《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的身份在上海結識了宋慶齡,他們在一家巧克力店里從午間暢談到晚餐時分,不久后斯諾第一次受邀前往位于法租界的莫利愛路兩層樓寓所(今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拜訪。
6)歷史學家認為,斯諾與宋慶齡的友誼后來很大程度上成為決定性因素,宋慶齡促成了斯諾前往陜北,并順利采訪了“紅色中國”!凹t星”成書于當年北平城的未名湖畔,而斯諾為何出發(fā)去延安,又如何實現(xiàn)了這一次“紅色長征”,與他在上海的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
7)“斯諾來到中國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他到世界各地采風的過程中,原計劃在中國停留數(shù)周,沒想到后來變成了13年!睂O華說。
8)史料顯示,斯諾及其第一任夫人海倫都曾在不同場合承認,影響他們最終駐留中國、促成《紅星照耀中國》的誕生,與兩個中國人有關,一是宋慶齡,二是魯迅。
9)據(jù)《宋慶齡年譜》記載,斯諾渴望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陜北根據(jù)地考察,并于1936年春專程到上海拜訪宋慶齡請求幫助,“以便到紅軍地區(qū)以后起碼作為一個中立者的待遇”。
10)也是在這年春天,經(jīng)宋慶齡的努力溝通,斯諾和外籍醫(yī)生馬海德都得到了確認口信。《宋慶齡年譜》上說,當時宋慶齡曾對馬海德說:“*中央想邀請一位公道的記者和一名醫(yī)生,到陜北實地考察邊區(qū)的情況,了解*的抗日主張,我看你和斯諾一塊兒去吧!”
11)在“紅星”向世界傳播的70多年時間里,斯諾帶給世界的不僅是一個真實的“紅色中國”,還包括大量的新聞照片、毛*的長征律詩、《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等。
12)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星”為順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譯本《西行漫記》,以及相關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紅旗下的中國》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現(xiàn)了《長征25000里》等幾個新版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多場政治運動中,出自外國人之手的“紅星”一度在中國國內漸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風行暢銷。直至上世紀70年代初,斯諾的再一次訪華,“紅星”得以作為“內部刊物”再度印發(fā)。
13)改革開放后,“紅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復社胡愈之團隊的譯本外,又多了董樂山的新譯本。到1984年新華出版社推出《斯諾文集》時,《紅星照耀中國》的名字得以恢復,“西行漫記”轉為副題,這一年僅文集征訂就超過28500冊。
14)“紅星”暢銷世界的歷史,還告訴我們,諾爾曼?白求恩和柯棣華都曾閱讀這本書,它成為促使他們下決心來華工作的主要動因之一;從二戰(zhàn)時期,到上世紀末,美國多任總統(tǒng)承認曾閱讀“紅星”,這本書也成為他們決策對華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參考;在日本、韓國,學者也把閱讀“紅星”作為了解20世紀中國的“一把鑰匙”。
15)作為“紅星”的主要翻譯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譯本序言中寫道,斯諾是“第一個報春的燕子”。這個年輕時曾經(jīng)當過農(nóng)民、鐵路工人、印刷學徒、海員的新聞記者,擁有驚人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認識了問題的本質,這是西方的一些所謂“中國通”所不能辦到的。
16)“斯諾對中國的深刻認識源于他對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參與。他不僅僅準確記錄了歷史,還準確預測了未來的趨勢!睂O華認為。
17)今天,斯諾的部分骨灰就安葬于當年他奮筆疾書“紅星”的北京大學未名湖畔。斯諾墓前仍會定期有人祭掃,但顯然不是每個路人都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個中往事。
18)譯者們認為,直至今日,重讀《紅星照耀中國》依然不會過時。事實上,在每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期,“紅星”仍在照耀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
19)在今天看來,斯諾的“紅星”依然是一部寫作精良的長篇通訊,他帶著無數(shù)的好奇心向“紅色政權”提問:
20)“中國共產(chǎn)黨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chǎn)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他們是不是留著長胡子,是不是喝湯的時候發(fā)出咕嘟咕嘟的響聲,是不是在皮包里夾帶土質*?”
21)“他們的領導人是誰?他們是不是對于一種理想、一種意識形態(tài)、一種學說抱著熱烈信仰的受過教育的人?他們是社會先知,還只不過是為了活命而盲目戰(zhàn)斗的無知農(nóng)民?”
22)“中國的蘇維埃是怎樣的?農(nóng)民支持它嗎?”“共產(chǎn)黨怎樣穿衣?怎樣吃飯?怎樣娛樂?怎樣戀愛?怎樣工作?他們的婚姻法是怎樣的?”
23)來自斯諾研究的權威機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的一篇學術論文顯示,1936年斯諾提交給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采訪提綱起碼包含了十多個方面的宏觀問題,涉及外交、抵御外敵入侵、對不平等條約和外國投資的看法,以及反法西斯等。后來毛*與斯諾在陜北窯洞的首次對談,很多內容即始于對提綱的回答,這是*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進而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個與時俱進、公開透明、開誠布公的*形象。
24)后來斯諾在1938年1月上海復社的中譯本前言中寫道:“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chuàng)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
25)在斯諾看來:“毛*、彭德懷等人所作的長篇談話,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解釋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26)斯諾個人認為,盡管英文本第一版有一些錯誤,但“中國在這最緊急的時候,找到了民族最偉大的統(tǒng)一,找到了民族的靈魂,基本的因素在哪里?原因在哪里?關于這一點的研究,這一本著作是頗有一些價值的!
27)歷史研究發(fā)現(xiàn),1936年春夏之交,宋慶齡促成斯諾與馬海德前往陜北,安排接頭和護送的就是“紅星”中提到的“王牧師”(真名董健吾)。于是,后來讀者們能夠在《紅星照耀中國》的開篇中讀到,用隱形墨水準備了給毛*的介紹信以及得到北平朋友的幫助等,其主要的促成者和聯(lián)絡人之一就是宋慶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