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大風車考試網

根據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天水師范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shù)據顯示,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的分數(shù)在378至440分,位次為112002至25623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78至440區(qū)間才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8339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7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002名;

3、2020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9198名;

4、2022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542名;

5、2021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827名;

6、2020年廣西考生上天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623名;

廣西考多少分能上天水師范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二、天水師范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天水師范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2 廣西 理科 本二 399 98339 省政府
2022 廣西 文科 本二 473 29542 省政府

2、2021年天水師范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1 廣西 理科 本二 378 112002 省政府
2021 廣西 文科 本二 444 36827 省政府

3、2020年天水師范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0 廣西 理科 本二 411 89198 省政府
2020 廣西 文科 本二 440 25623 省政府

高考報名密碼和填志愿密碼一樣嗎

這個不一樣的。高考報名密碼一般報名過后沒有是沒用了,但是志愿填報密碼非常重要,盡量在自己家人或者老師處留好備份,留好家長手機號碼,以便忘記密碼的時候找回密碼。

進入高考志愿填報系統(tǒng)后,第一步是修改密碼,為的是方便考生們后期修改志愿以及填報志愿。填志愿的時候是另外的一個密碼。一般填志愿的時候,考生使用準考證號和初始密碼(身份證號后六位)登錄。

志愿填報密碼忘了怎么改

1.通過手機微信重置密碼�?忌褂檬謾C添加“省教育考試院”微信公眾號,進入密碼找回頁面,通過人臉識別方式自助進行密碼重置。

2.考生使用能夠訪問互聯(lián)網并裝有攝像頭的計算機,登錄省教育考試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進入志愿填報或考生信息查詢系統(tǒng),然后進入“密碼重置”頁面,通過人臉識別方式自助進行密碼重置。

3.到就近報名點重置密碼�?忌鷶y帶本人身份證到任一報名點,通過讀取身份證、人臉識別完成密碼重置。

提醒考生注意:密碼重置完成后,要及時登錄系統(tǒng)修改初始密碼�?忌鷦毡乩斡洸⑼咨票9�,避免因密碼泄漏造成不良后果。

填報服從調劑需要注意什么

服從專業(yè)調劑會影響你意向性的專業(yè)錄取,都是由高分開始錄取,比如你報的是財會專業(yè),你已達到這所學校的最低投檔線,但是由于這個專業(yè)已經錄滿了,你就會被調劑到其它未被錄滿的專業(yè),而你將去往的專業(yè)很可能就是報的人比較少的冷門專業(yè)。

服從調劑的確可以保證達到最低投檔線的考生能夠去往該校,卻無法保證能夠學到你填報的專業(yè)。但是,越來越多的一本高校實行大類招生。大學給予學生轉專業(yè)的機會,所以,服從調劑可以以較低的分數(shù)進入高校,不失為一個上好大學的辦法。

如果考生確認他們“服從分配”,一方面,他們增加了被錄取的機會,另一方面,他們接受了根據分配進入學校的義務。轉學和錄取的學�;驅I(yè)很可能與申請考試的初衷相去甚遠,因此他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如果你填補空缺,你將優(yōu)先考慮在空缺招生計劃中部署更好的學校或專業(yè)。一旦那些服從部署的人被錄取,他們必須去你被錄取的機構。否則將影響全國招生計劃的完成。因此,對于本專欄,考生不僅要充分關注,而且要認真對待,做出具體明確的陳述。

如果考生選擇服從調劑,無論他是否會被最喜歡的學院或專業(yè)錄取,他都應該準備好承擔所有的選擇和后果,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未來學習和工作的發(fā)展方向,所以無論如何都應該謹慎。

三、天水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天水師范學院始建于1959年,2000年由天水師范高等�?茖W校升格為天水師范學院,2013年開始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2015年被甘肅省列為首批轉型發(fā)展試點院校,2018年被國務院學位辦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思路與目標】學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奮斗中謀發(fā)展”的精神,立足自身實際,緊跟新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步伐,初步形成了教師教育、工程技術、商務管理、文化體藝四大類應用型專業(yè)群,明確了立足隴東南、服務甘肅省、走向全中國的辦學定位和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與地方需求、主動接受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主動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辦學思路,確定了建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師范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院系設置】學校下設1個書院、17個二級學院,64個教學系(部)。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面積670畝,校舍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40萬冊,中外文期刊1331種,數(shù)據庫40種;教學儀器設備值2.41億元,固定資產10.69億元。 【師資隊伍】學�,F(xiàn)有教職工1384人(其中專任教師740人),有教授(研究員)111人、副高級職稱教師306人,有博士學位教師210人(含在讀)、碩士學位教師690余人。師資隊伍中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1人;有甘肅省領軍人才、優(yōu)秀專家、飛天學者、師德標兵、園丁獎獲得者、教學名師、4個一批人才、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隴原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扶持計劃人選等100余人。 【人才培養(yǎng)】學校面向全國26個�。ㄊ小^(qū))招生,現(xiàn)有各類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研究生近800人。已為社會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十萬計的以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學校因“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師資,方向明確,成績顯著”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獎勵。 學校建有甘肅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1個,大學生科技園1個,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近三年來,學生在各類專業(yè)競賽中獲國家級獎100余項,省級獎800余項,特別是在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競賽(甘肅賽區(qū))中,連續(xù)六年位列省屬高校第一名;法學專業(yè)國家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xù)三年居全省高校前列;女子曲棍球隊連續(xù)六屆蟬聯(lián)“宏奧杯”全國大學生曲棍球錦標賽冠軍;考研率在省屬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學科專業(yè)】學�,F(xiàn)有中國史、生態(tài)學2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學科群,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和數(shù)學等8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有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機械碩士、體育碩士、生物與醫(yī)藥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有61個本科專業(yè)(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yè)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16個,省級特色專業(yè)11個)�,F(xiàn)有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精品課程2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 【科學研究】學�,F(xiàn)有1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與區(qū)域研究中心,12個省級科研機構,1個院士工作站。 近5年來,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8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ú浚┘夗椖�190余項;先后有170余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獲省(部)級獎勵43項;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6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46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科研論文2100余篇,其中,SCI、CSSCI源刊物300余篇。主辦的學術刊物《天水師范學院學報》先后多次榮獲“全國優(yōu)秀社科學報”稱號,“隴右文化研究”欄目多次榮獲“全國社科學報優(yōu)秀欄目”稱號。 【交流合作】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120余家國內外知名高校、企事業(yè)單位和地方政府建立合作關系。與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對口幫扶和合作關系;與天水華天電子集團、東旭集團、天瑞重工等企事業(yè)單位聯(lián)合成立“甘肅省高校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光電顯示材料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10余個平臺,聯(lián)合攻關技術瓶頸服務產業(yè)發(fā)展;建成“高加索地區(qū)研究中心”“中白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所”2個國際合作平臺,圍繞“一帶一路”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領域開展研究;與英、美、法、德等國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與合作;自2003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yǎng)了來自21個國家的留學生200余名。依托甘肅省農村人才教育培訓基地,累計為區(qū)域培養(yǎng)農村新型技能人才6000余人。 【校園文化】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核心價值觀。以紅色文化教育體驗館為陣地賡續(xù)紅色基因,以天水旋鼓舞、天水雕漆等為抓手推廣發(fā)展地域文化,以張鴻勛等師德楷模為引領培育德育文化,以全國百強人文社團瀚海潮文學社為示范豐富社團文化,以校史館、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雷達文學館、校藝術館為載體彰顯美育特色,構建起“五位一體”的文化育人體系。 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18年獲評首批省級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21年獲批甘肅省紅色基因傳承示范校。 (2021年9月更新)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