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后感一】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痹诮盏摹爸袊旁娫~大會”上,16歲高顏值少女武亦姝憑借出色的古詩詞底蘊和“飛花令”表現(xiàn)走紅,答題時嫻熟優(yōu)雅的她,被網友們感嘆“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中國人的詩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闭\如《中國詩詞大會》嘉賓、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所說,詩詞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載著作者的人生閱歷。因此讀詩不僅僅是讀詩,更是讀人,是讀心。
*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日前正式公布,這也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作。在答記者問時,發(fā)言人表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
生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詩意也是。在問答網站知乎上,一位網友關于“為什么要讓孩子從小讀詩歌”的問題下,得票數(shù)最高的答案是這樣說的:你是愿意孩子從小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樣流轉纏綿的詩句,還是讓他跟著廣場舞一起唱“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你是希望他的童年記憶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還是“叫姐姐一聲美女,姐姐就給你糖吃啊”?生活在當下的我們,為什么要讀詩?當你處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爛熟于心的詩,觸發(fā)了共情的鈕,才能懂得詩詞之美。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至少你“讀過”。
當看到春天芳草初生,才會明白什么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夏日湖邊納涼,看風乍起,才會感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畢竟如歌中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雖然我們的生活日漸浮躁喧囂,好在,詩還活著。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后感二】
中國詩詞大會,我是從第二季開始看的。開始最直觀的一個感覺就是兩個字,簡單。
我曾是中華好詩詞的忠實觀眾。對里面那些嘉賓深深拜服,覺得他們的詩詞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平常人難以企及的一個高度。
若我是中華好詩詞的選手。則答對一兩道題都已是不易。可若我在中國詩詞大會則九道題答對七八,也不是什么難事。
因此比較二者,那么中國詩詞大會的難易度是無法和中華好詩詞相提并論的。這一點我想大多數(shù)人也不會質疑。
但我不贊同一個觀點,是很多人認為中華好詩詞的選手站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可以秒殺一片。
在中華好詩詞的舞臺上。武亦舒絕對不會是梁道萍的對手,但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武亦舒確實可以擊敗梁道萍。
因為什么?也是兩個字,簡單。這是中國詩詞大會的最大優(yōu)勢和最大劣勢。
優(yōu)勢在于它的普及性更強。適合全民參與,學歷不高,讀書不多的人也可以答出很多道題。也可以起到一個教育性的效果。
可這也是他最大的劣勢所在。因為他太過簡單,所以就缺少了一些公平性。很多詩詞積累的高手往往就被拉下馬。如那個博士生陳更,她在這個節(jié)目里就不止一次敗于不如她的人。
誠然,中國詩詞大會的專業(yè)性和競技性差了一些,但他的影響力,和普及力度是中華好詩詞所無法達到的。
因此,從文化影響的角度來說,中國詩詞大會所起到的正面作用是巨大的。
簡單如同一座橋,它可以讓更多,那些不會游泳的人從橋上走到彼岸。
彼岸有詩彼岸有歌,彼岸有美好的桃花和明月。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觀后感三】
首先這個節(jié)目,我是正面看法的。平時不看電視的我,也閑下來追了好幾集,相較于湖南衛(wèi)視那些東西,央視的這個簡直是久旱甘霖。我給5分,倒不是因為這個節(jié)目全無缺點。相反,我以下吐槽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硬傷。
1.名為中國詩詞大會,題庫我大概估摸了一下,唐詩占了6成,宋詞占了2成。先秦至魏晉占了1成還不到,毛*詩詞占了1成。一開始我跟著電視節(jié)奏走,作為一個工科直男,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能猜對7成的答題,百人團的水平我排前十毫無壓力,轉念一想不對呀,不是我水平高,是題庫出得太水了。準確的說是故意在討好我這種輕文藝的門外漢。我承認唐詩很重要,但自孔子訂詩經以來,泱泱2500年,唐詩不過三百年,何以能占如此之高的比例?我承認,題庫的設計者是作了充分的調查的,目前大眾的詩詞修養(yǎng)僅限于唐詩三百首的水平,為了吊起觀眾的參與感,提高唐詩比例是可以理解的。但先秦至魏晉南北朝近千年,詩經、楚辭、漢賦、樂府的比例何以如此低,竟比毛澤東詩詞頻率還低?什么鬼。我個人認為正常的比例是,先秦至魏晉:唐宋詩:唐宋詞:宋至晚清詩詞=3:3:3:1或者3:3:2:2,大概這個比例。至于現(xiàn)代詩詞(貌似節(jié)目組特指毛澤東詩詞)不是不好,也有妙處。,但放在2500年格局里,就類似于楚霸王做“力拔山兮氣蓋世”,上不得正席。
2.詩詞大會比賽的立意當然是好的。但規(guī)則、題庫總總,把選手往舊時八股的套路上引。新晉網紅武亦姝,頗受眾多有文化的中老年觀眾朋友們喜歡。我膽敢猜度一番,這個冬天太冷,廣場舞跳不起來。武亦姝小妹妹出身又好,賣相又好,又會傳統(tǒng)詩詞,瞬息紅遍頭條,完全嵌合了廣大中老年朋友們對傳統(tǒng)文化接班人的美好想像:現(xiàn)在這個社會太浮躁了,如果每一個年輕人能像武亦姝這個姑娘一樣,多學點傳統(tǒng)文化多好!對于這個姑娘,我上面這樣講可能會顯得刻薄了一些,鼓勵應該大于批判,畢竟她還小。可是,大家看她,舉手投足,像不像是久經考場,被應試教育玩壞了的小女孩?可有丁點“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遺風?學詩詞的本意,是讓詩詞內化為心靈深處的審美氣質,就像彭敏的從容,像陳更的自信。我看武亦姝妹妹則舉手投足都是比賽本身的得失與寵辱,幾時有半點詩心。當然這完全不能怪這個小妹妹,是比賽本身使然。這個比賽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它只考記憶的,客觀的,可供量化的,可統(tǒng)計的,不去考創(chuàng)造的,主觀的,莫可名狀的,不可言說的。實際上正是對科舉八股的一種不由自主的模擬,營造出一種中國式文藝復興的虛假繁榮。論記憶力,以“人、月、山”作飛花令這種低級膚淺的游戲,古代的秀才隨便抓一個也能把全場104個選手都秒成渣。古代讀書人的平均水平,大概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現(xiàn)代人大概就是撒鹽空中差可擬的水平,能夠壓到韻就算了不起了。時代不同,能力蛻化可以理解。但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的貧乏才是關鍵,何以如此,我想這不在這個節(jié)目討論范疇之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