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劉杰鵬是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2013級軟件技術專業(yè)一名大三學生。由于小時候家庭貧困,他的求學經(jīng)歷曲折復雜。但這一切卻阻攔不了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青年。他不僅成績優(yōu)異、在學校擔任學生干部,還多年來熱心公益,用勤學和愛心譜寫了一段窮且益堅的青春故事。
劉杰鵬成長于一個單親家庭,在他出生剛滿三個月的時候,母親就離他而去。因此,家里的重擔就落在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父親一人身上。父親不能干重活,平時只能在家做些簡單的手工活,收入勉強糊口。家庭經(jīng)濟困難致使他讀完小學一年級就輟學在家,平日里做完家務,他就會拿出向鄰居小孩借來的書本看。
2013年,通過刻苦學習,劉杰鵬考上了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他邊學習邊兼職,雖多處兼職,但也不曾落下專業(yè)學習。他每次兼職下班回到宿舍總是筋疲力盡,但依然堅持完成功課才休息。有時候實在太累了太困了就趴在書桌上瞇一會兒,但這一會兒就是三個小時過去了,醒過來已經(jīng)是凌晨三四點,然而,他仍舊繼續(xù)完成剩下的功課。
堅持付出總有回報,在2013-2015學年中,他的專業(yè)成績及綜合測評分都位居班級前列,獲得了學校三等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學習和打工之余,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因勤學肯干,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在班級或學校擔任主要學生干部。
臨近中秋,劉杰鵬和其他漳州義工協(xié)會的隊友們從漳州的愛心人士那里籌得善款,購置了月餅、面包等禮品,要獻給福康醫(yī)院、漳州兒童福利院等需要節(jié)日溫暖的人。
劉杰鵬說,從小到大父親都告訴他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要感謝每一個對他們伸出援手的人,每次一想到父親把他撫養(yǎng)長大,他就覺得要更加努力學習還有工作來報答父親。
在校期間,劉杰鵬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漳州市優(yōu)秀志愿者”、“廈門市志愿者先進個人”、“廈門市愛心志愿者”、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第二屆“感動校園人物”、“學風建設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取得中國創(chuàng)業(yè)SYB合格證書。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律師,幫助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他堅信,風可以吹走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篇二】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男孩他很特別,他的視力是有限的,他的世界是模糊和朦朧的,而他卻用耳朵去欣賞周圍的一切,并且在音樂的道路上了鑄就了屬于自己的輝煌之路。一起去了解下他。
當一首首空靈古雅的美妙樂曲,從他的指尖如水銀瀉地般流淌出來時,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可能很難相信這樣的演奏出自一位左眼失明,右眼視力也僅有0.1的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白佳偉,來自廈門市音樂學校。
兩歲時被查出先天性高度近視,六歲時眼部手術失敗,半年后左眼徹底失明,色彩斑斕的世界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還沒來得及向小佳偉展開便要匆匆合起。小小的年紀,白佳偉體會到了命運的無情,卻也磨練了他的意志。
早上第一個到學校,晚上復習到深夜,看不清老師上課的板書,但白佳偉用耳朵專注地傾聽,用心凝神的感悟,用僅有的一點殘余視力艱難的辨認,起早貪黑的勤學苦讀,讓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同學眼中的“學霸”。
在白佳偉朦朧且色彩單一的黑白世界里,音樂更是他洗滌心靈緩解痛苦的良藥。為了音樂,他倔強而執(zhí)著的遠走他鄉(xiāng),獨自踏上赴廈門的求學之路。他全神貫注才能“聽懂”老師講的內容,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復背譜,每天練琴兩三個小時,周末更是整天泡在琴房里。
正是這堅持不懈的努力,讓他獲得陽光健康全國青少年才藝展示活動古箏組銀獎,“金蛙獎”民樂古箏類少年A組金獎等眾多優(yōu)異的成績。當命運之手無情地蒙住了他的雙眼,佳偉依然固執(zhí)的為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用耳朵聆聽,用雙手彈奏,帶著淡定與從容,白佳偉用琴弦上唱出了相信自己。那變換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篇三】
近年來我省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不斷完善,資助力度不斷加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省共完成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類學生資助項目10余項,落實非義務教育階段財政性助學資金13.5億元,惠及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85萬人次。為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激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奮發(fā)自強、勵志成才、感恩奉獻,根據(jù)教育部要求,省教育廳聯(lián)合省財政廳等十六部門于今年5月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第二屆“勵志校園?感動福建”優(yōu)秀學生典型評選活動,已確定20名學生成功入圍候選人名單。國慶期間我臺將為大家一一介紹這些入圍的優(yōu)秀學生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閩江學院的學生江友鰻。
江友鰻3歲的時候不幸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他再也沒有體會過直立行走的感覺。即使命運殘酷,生活艱辛,但他卻從未自暴自棄,也從未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
心理的強大,投射到生活、學習中的力量勢不可擋。無論是去高樓層的實驗室上課,還是打掃宿舍的地板,現(xiàn)在的他都輕車熟路,無論是在校外還是在校內,他從未缺席過班級的活動。
江友鰻憑借著優(yōu)異成績,贏得了同學們驚羨的目光;憑借著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在大學里收獲了平等的友情。
2013年,江友鰻的勵志故事被閩院學子所知,學校組織的勵志宣講活動,他都竭盡所能去參加,只為傳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感悟,展現(xiàn)一種樂觀的生活姿態(tài)。
【篇四】
他從小失去雙親,靠爺爺奶奶含辛茹苦養(yǎng)大成人,家庭困境的他并沒有被生活所擊倒,反而養(yǎng)成了他積極向上、樂觀堅強的品質,一直以努力的心獲得成績,懷感恩的心回饋社會。他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勵志先鋒??閩南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張留生。
張留生小時候就覺得教師是一個很光榮的職業(yè),高中時就確定了將來要做一名教師,為此大學報考了師范類院校,準備等畢業(yè)之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這是他一直以來就立下的夢想。
2012年,到閩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報到那天的情景。張留生記憶猶新,原來,輔導員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后,便立刻為他辦了綠色通道,直接入學。大一那年,老師還幫他申請了特別貧困生補助,將近4000元。國家助學金讓大學夢一步步實現(xiàn)。張留生自己更是發(fā)奮圖強,在學習上非常刻苦,同時,他還利用學習之余和暑假時間去兼職打工,掙取每個月的生活費及下一學期的學費。
為回饋學校老師、同學及社會人士的鼓勵和支持,張留生也一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體育場館器材室,在省運會、市運會等大型活動中,都少不了他志愿服務的身影,同時他還積極參與了學校與西部的“一幫一”活動,每個月或每年擠出一些錢寄給需要的孩子們。
人的命運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自己可以選擇如何去面對。這句話對張留生的啟迪很大,他將會更加樂觀、積極的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