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甘肅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山西大學在甘肅招生錄取數據顯示,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的分數在486至558分,位次為18309至2238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甘肅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86至558區(qū)間才能上山西大學。
一、甘肅考多少分能上山西大學
1、2022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27名;
2、2021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8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077名;
3、2020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309名;
4、2022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238名;
5、2021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87名;
6、2020年甘肅考生上山西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72名;
二、山西大學在甘肅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山西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00 | 13227 | 省政府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25 | 2238 | 省政府 |
2、2021年山西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486 | 18077 | 省政府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38 | 3087 | 省政府 |
3、2020年山西大學在甘肅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502 | 18309 | 省政府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558 | 2872 | 省政府 |
平行志愿投檔規(guī)則
1、分數優(yōu)先:高考結束后省招辦將所有的考生按類別(文科、理科)從分數高——低排成一隊,從前到后向各高校投檔,只要前一個考生還沒有投檔,就不會投檔后面的考生;
2、遵從志愿:省招辦只向考生填報的志愿學校投檔,考生沒有填報的學校省招辦不會投檔;
3、依次檢索:填報平行志愿各個省份是有區(qū)別的,一般可以填報(這里以填報五所學校為例,分別是A/B/C/D/E學校)。當投檔到某個考生時,先看A學校,如果此時A學校還有招生名額,就將考生投檔到A學校,該考生的投檔就完成了,后面的B/C學校就不再投檢索了;如果此時A學校已經招滿了,就繼續(xù)檢索B學校,情況同前直至D學校,如果D學校也已經招滿了,再投向E院校,如果E也已滿額,那該考生只能滑檔,等待進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了。
4、一次投檔:對于每一個考生來說,在一個批次中,只有一次投檔的機會,如前所說,如果考生投檔到A學校,由于某些原因(如專業(yè)錄取分數不夠)被A學校退檔,那是不可能再投檔到后面的B/C/D學校的,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
院校專業(yè)組平行志愿是什么
院校專業(yè)組就是將一所學校的所有專業(yè)分成若干個組,一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一個平行志愿,比如2022年華南理工大學在廣東招生,將所有專業(yè)分成了4個專業(yè)組,其中物理類專業(yè)組3個,歷史類專業(yè)組一個。
那如何填報這45個志愿呢?我覺得可以從學校和專業(yè)兩個方向考慮,假如你是廣東物理類考生,今年高考成績排名14000名,你的目標院校是華南理工大學,不在乎專業(yè),那你的前四個平行志愿可以全部填華南理工大學的那3個物理類專業(yè)組,并服從調劑,去年華南理工大學物理類的投檔最低排位是14591,14000名是有機會錄取到華南理工大學的。
假如考生只對經濟學類專業(yè)感興趣,那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只填報包含經濟學類的專業(yè)組,比如第一志愿填報暨南大學的208專業(yè)組,第二志愿填報深圳大學的242專業(yè)組,依次類推。
院校專業(yè)組平行志愿填報的優(yōu)點就是在如今考生和家長都非常重視專業(yè)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特別是可以避免被不喜歡的專業(yè)錄取,比如考生不喜歡計算機類專業(yè),覺得難,學不懂,那在填報志愿的時候,所有包含計算機類專業(yè)的院校專業(yè)組都不填,這樣就不會被錄取。
三、山西大學最新介紹
山西大學坐落在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都——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學校前身為創(chuàng)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其悠遠的文脈可以上溯至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書院。早期的山西大學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辦學思路開闊,育人理念先進,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三晉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鎮(zhèn)。歷經119年辦學歷程,山西大學始終根植于華夏文明的沃土,以“教授高深學術,養(yǎng)成碩學閎材,應國家之需要”為己任,秉承“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的光榮傳統(tǒng),弘揚“勤奮、嚴謹、信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培育了三十多萬名優(yōu)秀人才,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百年育英才,盛世續(xù)華章。近年來,承載著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時代使命,山西大學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成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199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大學。2005年,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成為全國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入選高校之一,邁上了國家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新平臺。,具有六十年辦學歷史的太原電力高等?茖W校并入山西大學,學科結構進一步完善。2017年,成為國家中西部“一省一!敝攸c建設大學。2017年,山西省出臺意見支持山西大學深入實施“1331工程”,對標“雙一流”實現率先發(fā)展。2018年,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苯ㄔO基礎上,我校正式成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建高校。 學科門類齊全,科研實力雄厚。學校擁有一批以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為代表的重要學科平臺。設有涵蓋文、史、哲、理、工、農、經、管、法、教、藝、醫(yī)等12大學科門類86個本科專業(yè)以及7個本科雙學位招生專業(yè)。現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9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5個,碩士專業(yè)學位種類24個;自主設置交叉學科博、碩士點各2個;目錄外二級學科博、碩士點各4個;瘜W、工程、材料、環(huán)境-生態(tài)4個學科入選ESI全球排名前1%。近年來,學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穩(wěn)步增加,先后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技術發(fā)明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等16項國家科研大獎。2019年,成為山西省唯一一所入選教育部“首批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高校。 名師名人薈萃,教學成果顯著。現有專任教師2141人,高級職稱教師1169人,其中國家級人才近百人。擁有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5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9部教材成為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共有10人獲得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或提名獎。 實踐活動豐富,育人成績斐然。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31528人,其中本科生24096人,研究生7432人。開設“初民試驗班”,引入研究性教學理念,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顯著提升了學生學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近幾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zhàn)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電子設計大賽、廣告藝術大賽和英語競賽中,我校學子共榮獲全國特等獎、一等獎40余項;在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等賽事中,先后獲得金銀銅牌十余枚。 國際交流廣泛,留學渠道通暢。學校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同美、日、韓、英、法、德、加等國家和地區(qū)的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合作建立孔子學院。學校積極拓展本科生國際交流渠道,與多所國外大學建立了合作培養(yǎng)機制,為學生出國深造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校園環(huán)境優(yōu)雅,辦學條件優(yōu)良。目前擁有塢城校區(qū)、大東關校區(qū)、東山校區(qū)(在建)三個校區(qū),總占地面積3008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學校林蔭遮道、花草圍樓,處處散發(fā)著宜學宜居的人文氣息,被省政府命名為“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圖書館館藏文獻305萬冊,電子圖書114萬余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9億元。在建的東山新校區(qū)更將為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科研創(chuàng)新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百年傳承,薪火相繼。歷經119年光輝歷程的山西大學,面臨著全面提升綜合實力的難得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緊緊抓住國家“雙一流”建設、部省合建、山西省“1331工程”建設和率先發(fā)展的歷史機遇,堅持以提升辦學質量,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朝著全面建設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躋身中國優(yōu)秀知名大學行列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堅定前行,努力建設社會更為滿意的人才高地、貢獻更為卓越的創(chuàng)新基地、輻射更為廣泛的教育要地,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