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泉州師范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大風車考試網(wǎng)

根據(jù)最新福建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泉州師范學院在福建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的分數(shù)在433至534分,位次為91534至9750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福建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3至534區(qū)間才能上泉州師范學院。

一、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泉州師范學院

1、2022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7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290名;

2、2022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308名;

3、2021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歷史(歷史+選考地理)最低分需要52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672名;

4、2022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43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1534名;

5、2022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地理)最低分需要5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481名;

6、2022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地理)最低分需要5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038名;

7、2021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9724名;

8、2021年福建考生上泉州師范學院: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693名;

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泉州師范學院 附-錄取分數(shù)線

二、泉州師范學院在福建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泉州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70 29290 省政府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97 19850 省政府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18 13603 省政府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23 12308 省政府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選考地理 本科 529 10874 省政府
2022 福建 歷史 歷史+選考地理 本科 531 10437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33 91534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457 77491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73 67774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495 54893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95 54893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496 54338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497 53768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00 52080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00 52080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地理 本科 501 51481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08 47597 省政府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地理 本科 509 47038 省政府

2、2021年泉州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1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93 21023 省政府
2021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20 13405 省政府
2021 福建 歷史 歷史+選考地理 本科 523 12672 省政府
2021 福建 歷史 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26 11988 省政府
2021 福建 歷史 歷史+選考地理 本科 528 11507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447 79087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71 67732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483 61748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499 53696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05 50732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 本科 506 50228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本科 507 49724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地理 本科 511 47657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15 45693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選考地理 本科 516 45186 省政府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本科 518 44171 省政府

3、2020年泉州師范學院在福建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類型 選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錄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屬于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44 68863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46 67942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89 48575 省政府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498 44598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89 20406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491 19862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528 10856 省政府
2020 福建 文科 - 本科 534 9750 省政府

高考志愿填報什么叫專業(yè)組

高考志愿專業(yè)組是指想報考的專業(yè)。

一所院?稍O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yè)組,每個院校專業(yè)組內可包含數(shù)量不等的專業(yè)。考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選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yè)組。

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績位次,位次是按普通類所有考生總分排定,總分相同時,按文化總分、語文數(shù)學總分、語文或數(shù)學單科成績、外語單科成績、選考科目單科成績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為同位次。

專業(yè)志愿組填報方法是什么

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圍內的院校及專業(yè)
無論高考如何變化、錄取模式如何改變,志愿的競爭歸根結底仍然是分數(shù)的競爭,平行志愿錄取規(guī)則的第一條就是“分數(shù)優(yōu)先”。因此,考生及家長在志愿填報之前,一定要認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數(shù)段內具體包含著哪些院校以及專業(yè)可供選擇。
對照院校及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條件的選項
在志愿準備過程中,不要忽視了擬填報志愿的選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檢索范圍內選考科目不符合的選項,避免誤填報。
結合考生的興趣愛好、未來規(guī)劃,進一步縮小報考范圍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數(shù)段內,都有大量的院校及專業(yè)可供選擇。在這個步驟當中,可以繼續(xù)使用排除法,進一步縮小目標范圍。首先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歡且不愿就讀的專業(yè),其次通過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讀的地區(qū)。最后不愿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或高收費專業(yè)的考生,直接排除該類招生專業(yè)等等。通過設置排除選項,就可以迅速縮小考生的報考范圍,減輕報考壓力。
做好“沖、穩(wěn)、!贝钆,明確局部志愿功能
以首選科目為物理的570分考生為例,該名考生在“沖”志愿設計當中,可能會遇到部分“雙一流建設”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門專業(yè)和省屬熱門院校的強勢專業(yè),此時,他所需要做出的選擇是個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門專業(yè)還是去選擇省屬院校的熱門專業(yè)。
在“穩(wěn)”志愿設計當中,他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自己心儀的院校、心儀的專業(yè)數(shù)量不夠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當中擴大選擇范圍的問題。在“!敝驹冈O計當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對應保底志愿中哪些性價比更高,哪些更適合考研、升學,哪些更有利于未來就業(yè)的問題。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

1、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大概在高考成績公布后的3天后開始,就是考試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每個省份可能相差幾天,考生要實時關注小編哦。

2、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報時間的,所以考生要時刻關注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以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耽誤志愿的報考。

3、另外,高考志愿是分批次錄取的,本科和?频奶顖髸r間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報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批次錄取結束后才開始進行下一個錄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關注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4、從每年的志愿填報時間上來看,一般高考結束后二十天左右成績就會公布,而成績公布幾天后就會開始填報高考志愿了。去年大部分的省市的提前批和本科填報志愿時間都是從6月25號左右開始的,而專科志愿填報時間則是比較晚,可能會在7月末8月初,也可能會在7月份,主要還是要看各省市的安排。

5、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每年都會根據(jù)高考錄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作出一些調整和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報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試院,參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報時間。

三、泉州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泉州師范學院坐落于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市。泉州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經(jīng)濟總量連續(xù)22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學校于2000年經(jīng)教育部批準建立,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屬本科高校,由創(chuàng)辦于1923年的泉州師范學校、1939年的南安師范學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學院和1958年的泉州師范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 1999年和2001年,**、*、中央**(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兩次蒞校視察指導工作,并作出了“泉州師院發(fā)展方向是建設多學科的大學,目標很宏偉,這無疑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這也符合福建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要求”的重要指示。 近百年辦學歷程篳路藍縷,一甲子高等教育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泉師人秉承“善學如泉、正心至大”校訓精神,繼往開來、砥礪前行,推動學校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2004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批培養(yǎng)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2012年獲批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2013年獲批福建省首批“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以來,獲批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福建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福建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教育示范高校,獲批面向港澳臺地區(qū)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資格。學校榮獲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平安校園等一批高級別榮譽稱號,蟬聯(lián)八屆省級文明學校(文明校園)。辦學以來,為社會培養(yǎng)了20多萬名優(yōu)秀人才,為國家和福建省經(jīng)濟建設、社會進步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F(xiàn)有泉州主校區(qū)(校本部)和南安、鯉城2個分校區(qū),共占地1815畝。下設二級學院18個,本科招生專業(yè)58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8萬人,F(xiàn)有教職工14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多人,臺灣全職教師近20人。有國家級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福建省閩江學者、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層次人才“雙百計劃”人選等省級高層次人才100多人,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3個,福建省本科教學團隊9 個,福建省研究生導師團隊2個。 學校堅守育人初心,確立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著力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近年來,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福建省教學成果特等獎5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17項;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1項,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項1項、專項獎2項。獲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改革項目、教育部教師隊伍建設示范項目、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等國家級項目或基地近10個。現(xiàn)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省級一流專業(yè)等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60余項。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專業(yè)通過行業(yè)類專業(yè)認證,小學教育、英語、音樂學等5個專業(yè)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yè)二級認證。學校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學校、福建省產創(chuàng)融合教育實踐示范培育基地。近3年,學生獲省級以上學科專業(yè)競賽獎1500余項。畢業(yè)生創(chuàng)業(yè)率和創(chuàng)業(yè)存活率實現(xiàn)“雙高”;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保持在97%以上。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著力做特工科、做優(yōu)人文社科,做精教師教育學科。擁有省級學科14個,其中音樂與舞蹈學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教育學、光學工程、工商管理等6個學科獲批福建省高等學校應用型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等7個學科獲批福建省重點學科,F(xiàn)有福建省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導師團隊2個,入選福建省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先后獲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福建省首批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示范基地。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順利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yǎng)項目”驗收,經(jīng)教育部批準面向港澳臺地區(qū)招收碩士研究生。 學校堅持科研創(chuàng)新和學術繁榮發(fā)展,加強平臺建設,提升科研水平,F(xiàn)有國家語委科研中心、省級“2011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41個。入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和福建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首批智庫成員單位。先后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7項,其中省社科成果獎43項,省科學技術獎8項。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0多項、其他類科研課題1200余項。 學校堅持走“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fā)展”的發(fā)展道路,打造校地發(fā)展共同體。制定實施《泉州師范學院服務泉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行動計劃》(“8641”行動計劃),建設8個哲學社科創(chuàng)新平臺,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構建6個人才培訓平臺,為泉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與豐澤區(qū)、鯉城區(qū)、晉江市、臺商投資區(qū)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附小、附中,共同打造優(yōu)質教育品牌。拓展4個國際交流平臺,服務“海絲”先行區(qū)建設。建設10個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對接泉州市“六三五”產業(yè)體系,為產業(yè)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與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東華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合作,共建高水平學科、平臺及人才團隊。與中化集團、中國石化、中國電信、中國郵政、綠地集團、安踏集團、百宏集團、盼盼食品、高科環(huán)保等知名企業(yè)開展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共育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學校植根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深入開展閩南文化、海絲文化等方面研究,服務泉州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推動泉州文化走向世界。深度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在海內外首創(chuàng)南音學科專業(yè),開展南音發(fā)掘、保護和傳承工作。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福建省首個入選高校),獲批福建省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南音新作《鳳求凰》獲第六屆福建藝術節(jié)一等獎(第一名),列入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chuàng)作劇名錄(全國高校首次進入名錄)。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深化校際交流合作,與70多所國(境)外高校締結姐妹學校關系,與美國密蘇里大學、英國林肯大學等近十所國外知名高校建立師生交流、本碩連讀等項目,與巴西沙灘足球協(xié)會、法國里昂商學院開展足球等體育交流合作,與波蘭克拉科夫音樂學院合作開展音樂交流合作;與元智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屏東大學等近十所臺灣知名高校合作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開展留學生教育,獲省政府留學生獎學金支持,招收來自俄羅斯、密克羅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近200人;成立國際海員培訓中心,培訓孟加拉、尼泊爾等沿線國家的船員。致力漢語國際推廣,是福建省最早向菲律賓選派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的兩所高校之一;加入國僑辦外派教師項目,選派志愿者及外派教師赴菲律賓、印尼等近十個國家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文化。每年承辦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及各類型語言文化推廣活動,共培訓來自東南亞和歐洲國家華裔學生1000余人。是福建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遴選的第一所在疫情期間承擔海外華文師資線上培訓的高校,面向菲律賓和馬來西亞160多所華校本土華文教師和管理者開展線上培訓。 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近年來,特別是2017年以來,遵照**對學校建設作出的“建設多學科大學”重要指示精神,學校制定實施“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全面推進“五個工程”建設,全面掀起“二次創(chuàng)業(yè)”新熱潮,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特色鮮明的一流應用型大學奮勇前行。 (截至2021年11月)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