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就有記者節(jié)。從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聞從業(yè)人員都舉行各種儀式紀念這一節(jié)日。2000年,國務院正式同意將中國記協(xié)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jié)。按照國務院的規(guī)定,記者節(jié)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jié)日。2015年記者節(jié)將至,下面這篇慶祝記者節(jié)講話稿范文,歡迎參考。
今年11月8日,是新中國第xx個記者節(jié)。
對記者和新聞媒體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平日里,人們關注新聞,這一天新聞關注記者。除了鮮花和掌聲,最值得關注的當是:這一年新聞如何推動進步??這是全社會對新聞事業(yè)的期待,也是記者良知和媒體責任之所在。
在我國,記者和新聞媒體一直被形象地稱作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黨和政府溝通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新時期,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更在不斷提升,黨和政府、人民群眾都對新聞媒體和記者有著更新、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期盼著這一“耳目”更清澈??用事實說話,客觀公正地報道真相;期待這一“喉舌”發(fā)聲更準確??能夠真正深入群眾,傾聽人民的心跳,捍衛(wèi)良知,守護正義。
因此,我們要說,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記者和新聞媒體要歡慶,更要自。翰灰驗樽叩锰h,而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fā)。因此,在這樣的日子里,重溫和重申一些新聞傳統(tǒng)和職業(yè)操守不僅非常必要,而且會讓記者“在路上”的步伐更加穩(wěn)健。
(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這是新聞界的常識,更是新聞媒體的“底線”。所以有人感嘆:“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笨扇缃瘢斘覀兠刻鞛g覽新聞時,一些魚目混珠的新聞總叫人“眼中生刺”:一些媒體的少數(shù)記者采訪作風不扎實,不深入新聞現(xiàn)場采集第一手資料;為了所謂的“搶時效”,而以電話采訪、郵件采訪了事,對所得事實也不進行科學嚴謹?shù)睾藢、互證;為了吸引眼球和標新立異,甚至道聽途說地以訛傳訛、“合理想象”……
他們殊不知,只有真實才能動人心弦,離開了真實,新聞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
(二)我們時常勸慰別人“心里要陽光些”才能夠收獲幸福。
作為記者和新聞媒體可曾回顧自身:我們身上有多少陽光?我們每天帶給社會多少正氣和陽光?
普利策說:新聞工作者是社會這條大船的?望者,它要隨時守望環(huán)境、提示險情。毫無疑問,這是記者的職責,也是新聞媒體開展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依據(jù)所在。但是,所要警惕的是,記者和新聞媒體不要因為時常觸及社會的“陰暗角落”就忘卻自己身后的大片陽光。近年來,一些新聞媒體受經(jīng)濟利益驅(qū)動,無視“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以服務受眾為名,向讀者販賣血腥暴力和低級趣味。打開個別報紙的版面,滿目盡是殺人放火、偷雞摸狗、誨淫誨盜……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中充斥低級趣味,竭盡“三俗”之能事……
需要指出的是,新聞是受眾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戶。今天的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與認識,很大程度上來自各種現(xiàn)代傳播手段所建構的世界。新聞媒體所呈現(xiàn)的客觀世界和社會事件如何,直接決定著人們?nèi)绾握J知世界和怎樣解讀事件的意義。而當我們的記者和新聞媒體將現(xiàn)實里百分之一的“陰暗角落”用百分之九十的版面、時段向受眾呈現(xiàn)之時,我們帶給受眾的將是一扇什么樣的“窗口世界”?陰暗只有在陽光下才會顯示其陰暗,離開了陽光,就會陷入一團漆黑,讓人迷茫,讓社會大眾失去方向感。新聞倫理要求報道必須全面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而少數(shù)記者和新聞媒體一葉障目地暴露社會陰暗面顯然陷入了片面真實的“窠臼”。
(三)維護公平,捍衛(wèi)正義是社會對記者和新聞媒體的期待。
然而,若要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堅持中立的立場。這就要求記者和新聞媒體不能主題先行,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制造新聞”……如今,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受眾評價是:“媒體炒作”。什么是炒作?我想,炒作就是媒體受某種利益驅(qū)動,放棄了中立立場,開始干預和左右新聞事件的發(fā)展,從而“制造新聞”。無論是羅玉鳳,還是小月月,其背后都有一些無良媒體在推波助瀾。
堅持中立,這也提醒著:你是一個記者,你只負責報道事實,展示真相,法律審判是法官的職責,記者和新聞媒體絕不能越俎代庖!懊襟w審判”不僅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影響司法獨立、而且會褻瀆*理念、阻礙*建設。唯有尊重司法,才能維護輿論監(jiān)督的嚴肅性。
(四)最后,記者和新聞媒體必須遵守法律,不能逾越法律,無論是采訪權和報道權都必須游走于法律規(guī)范之內(nèi)。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媒體侵犯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的案例不時出現(xiàn)。我們應該明白:當一個市民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闖紅燈時,他是在違規(guī);而一個記者若對其不做任何隱私處理地讓這個交通違規(guī)者在大眾媒體上“示眾”時,這更是一種違法,其惡劣影響甚至超過公民違反交通規(guī)則。我們說,郭德綱侵占公共綠地固然有錯,但是“狗仔隊”破門而入地采訪何嘗不是對公民住宅的一種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