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藍(lán)。陽光沒有夏天那么酷熱,也沒有冬天那么寒冷。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秋天的詩詞或成語,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guān)于秋天的成語
1、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2、一日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3、望秋先零:比喻體質(zhì)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4、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5、社燕秋鴻: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鳥,但在同一季節(jié)里飛的方向不同。比喻剛見面又離別。
6、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yuǎn)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7、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xì)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xì)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8、秋月春風(fēng):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9、秋荼密網(wǎng):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網(wǎng)眼細(xì)密的魚網(wǎng)。比喻刑罰繁苛。
10、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1、萬古千秋:形容延續(xù)的時間極久。
12、秋風(fēng)過耳:象秋風(fēng)從耳邊吹過一樣。比喻與己無關(guān),毫不再意。
13、千秋萬歲: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14、千秋萬代: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15、老氣橫秋:形容老練而自負(fù)的神態(tài),F(xiàn)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16、葉落知秋:比喻從細(xì)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fā)展趨向。
17、一葉知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xì)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與結(jié)果。
18、月旦春秋: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19、秋扇見捐:見:被;捐:棄。秋涼以后,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舊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20、秋色平分: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21、秋毫之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xì)毛的尖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xì)微的地方。
22、秋毫無犯:秋毫:鳥獸秋天新?lián)Q的絨毛,比喻極細(xì)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jì)嚴(yán)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3、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24、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25、春生秋殺:春天萬物萌生,秋天萬物凋零。
26、暗送秋波: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27、落葉知秋:看到地上的黃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通過某一跡象便可預(yù)測形勢的發(fā)展變化。
28、秋風(fēng)團(tuán)扇:秋風(fēng)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舊時比喻不再受男子寵愛的女子。
29、秋風(fēng)掃落葉:秋天的大風(fēng)把落葉一掃而光。比喻強大的力量迅速而輕易地把腐朽衰敗的事物掃除光。
30、皮里陽秋: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
31、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
32、琨玉秋霜: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zhì)。
33、百歲千秋:一百年,一千載。形容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34、冰壺秋月: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35、春蚓秋蛇: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36、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37、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38、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jié),看不到大處。
39、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財務(wù)極細(xì)心、精明。
40、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41、疾風(fēng)掃秋葉: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fēng)掃除落葉一樣。
42、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xì)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43、春去秋來: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44、春秋無義戰(zhàn):春秋:指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我國西周的一段歷史。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zhàn)爭。也泛指非正義戰(zhàn)爭。
45、春秋鼎盛:比喻正當(dāng)壯年。
46、春秋筆法: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47、春露秋霜:比喻恩澤與威嚴(yán)。也用在懷念先人。
48、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49、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F(xiàn)也比喻學(xué)習(xí)有成果。
50、多事之秋:事故或事變很多的時期。
51、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關(guān)于秋天的詩詞
1,裊裊兮金風(fēng)抽豐,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描畫輕風(fēng)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蕩漾。木葉:凋謝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2,悲哉秋之為氣也!荒涼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yuǎn)行,爬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條:冷落蕭條的得意。燎栗:凄慘。若在遠(yuǎn)行:好象人在遠(yuǎn)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3,金風(fēng)抽豐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金風(fēng)抽豐辭》
4,秋風(fēng)蕭瑟天色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5,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院子。
晉?陶淵明《酬劉柴!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yuǎn)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7,芙蓉露降低,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涼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yuǎn)眺。平楚:平野。蒼然:草木旺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宣城郡內(nèi)登望》
9,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10,草低金城霧,木下玉家聲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11,樹樹秋聲,山山冷色
秋聲:秋天西風(fēng)作,草木疏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12,時維玄月,序?qū)偃?/p>
維:語助詞,無義。序:季候。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行序》
13,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lán)而映水,造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行序》
14,樹樹皆秋景,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15,掛林景致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16,寒山轉(zhuǎn)蔥蘢,秋水日潺?
潺?: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平常贈裴秀才迪》
17,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暮秋風(fēng)景:溪水下降,白石顯示,紅葉漂蕩,所余未幾。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18,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19,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20,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1,木落雁南渡,寒風(fēng)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22,秋色無遠(yuǎn)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秋天的詩句
23,雨色秋來寒,風(fēng)嚴(yán)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24,鵬程萬里送秋雁,對此不要緊酣高樓
酣:縱情喝酒。
唐?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25,焰火?烽火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展現(xiàn)一片暮秋景象。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北樓》
26,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27,信宿漁人還通常,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照樣。
唐?杜甫《秋興八首》
28,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29,遠(yuǎn)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30,天上秋在即,人世月影清
唐?杜甫《月》
31,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舍為秋風(fēng)所破歌》
32,長風(fēng)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繪深秋郊外的景象:大風(fēng)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33,秋風(fēng)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34,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斜陽。亂流:縱橫雜亂的河水。嶂:險阻的山岳。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zhǔn)上人蘭若》秋天的詩句
35,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日落西山。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36,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37,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路長滿綠草,霜后花圃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蕭瑟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38,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39,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光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澄瑩入骨。嗾:唆使。
劉禹錫《秋詞二首》